正视毒品 科学戒毒 ——对话北京市戒毒管理局局长戴建海
发布时间:2017-06-22 14:55 | 来源:法治与新闻
本刊记者_邓玉杰
当前,我国毒品泛滥形势严峻,吸毒人员数量居高不下,且复吸率高。在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方面,戒毒场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戒毒人员从戒毒所回归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极易引发复吸。如何真正戒除毒瘾,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戒毒,不仅仅是指生理脱毒,更重要的是心瘾的戒治,以及怎样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如何科学戒毒?防止戒毒人员复吸?怎样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戒毒管理局局长戴建海。
本刊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毒品问题的现状,以及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滥用的趋势。
戴建海:在全球毒品问题总体恶化的大背景下,当前毒品全球化趋势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变,国际国内毒品问题加速交织,中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仍处于持续活跃期。国内吸毒人员总量增速放缓,合成毒品滥用呈上升态势。
据统计,截至 2016 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增长6.8%。2016 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 44.5 万名,同比下降 16.2%。查获复吸人员60万人次,已由滥用阿片类毒品为主逐步转变为滥用合成毒品为主。
2016 年,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案例逐渐增多,与海洛因、冰毒等相比,伪装性更强,成分主要含合成大麻素类、卡西酮类、苯乙胺类和色胺类物质。这些形态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在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山西、新疆等多个地区发现。
目前,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明显,全国现有吸毒人员中不满 18 岁占0.9%;18岁—35岁占58.4%;36岁—59岁占 40%;60 岁以上占 0.7%。2016 年新发现 35 岁以下吸毒人员增长幅度同比下降 19%。
本刊记者: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吸毒人员吸食毒品?
戴建海: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吸食毒品主要是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影响,可以说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
好奇心驱使,很多人当初吸毒只是为了盲目满足对毒品的好奇心;受他人引诱或影响,主要是由于交友不慎等因素,受不良人员影响或引诱吸毒;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抵制毒品侵害心理防线薄弱,对毒品的危害性和违法性认识不足,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吸一次不会成瘾;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诱发吸毒的因素,包括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矛盾激化、家长过分溺爱;不健康的学校环境,如学校毒品预防教育重视不够;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如不良明星的影响、过分追求时尚的引诱、吸毒亚文化的影响等。
其他因素还包括:一些人为了所谓抗疲劳、提精神而吸食合成毒品,一些人想通过吸食毒品来实现减肥的目的,一些人想通过吸毒来增强性功能,还有的想用一种毒品来代替另一种毒品,或通过与其他毒品合用来增强毒品使用效能等。
本刊记者:一旦沾染毒品,戒毒就成为必须要采取的措施,但很多人却戒毒无门,您能谈谈戒毒的途径吗?
戴建海:我国现行戒毒工作体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确定的。首先建立检测制度,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以及强制检测。其次建立吸毒人员登记制度,规定公安机关应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实行动态管理。三是设立医疗机构自愿戒毒制度,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四是设立社区戒毒制度,责令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吸毒人员接受为期3年的社区戒毒。五是设立强制隔离戒毒制度,规定对社区戒毒不能达到戒毒效果的人员进行2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六是设立社区康复戒毒制度,对经过强制隔离戒毒后,仍需要继续戒毒巩固的,由公安机关决定对其进行3年以下的社区康复。另外,还设立政府康复戒毒和社会公益机构康复戒毒,作为戒毒工作的补充机制。
本刊记者:科学戒毒具体有哪些戒治方法?
戴建海:我们把握戒毒人员违法者、病人、毒品受害者的三重属性,本着“人本、科学、安全、救助”的工作理念,实施生理戒毒、行为训练、认知教育、心理治疗和家庭及社会功能恢复“五位一体”的戒毒措施,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开发了10余个针对性的戒治项目,提高戒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加强戒毒医疗项目研发。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由国际知名内分泌专家牵头开展了“毒品对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项目,力求通过系统的医疗相关干预措施,促进戒毒人员分泌和神经系统及心理状况积极改善。
其次,加强运动康复项目研发。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构建了体能测试、理论教学、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四位一体的“PDCA”运动康复戒毒工作机制,在促进戒毒人员身体机能改善,身心状况调整,良好生活方式建立上起到积极作用。还与高科技企业合作研发了集运动机能素质测量、运动健康状况分析、运动处方优化筛选、运动康复成效检验、运动康复结果反馈于一体的系统化、人机互动的运动康复综合矫治与成效评定系统,极大提高了运动康复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再次,加强心理矫治项目的研发与引进。我们培养了800多名心理咨询师,250多名医务人员,与北京社科院合作引进音乐治疗项目,激发并消除戒毒人员负性情绪,引导戒毒人员进行情绪宣泄;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引进家庭治疗项目,通过系统家庭治疗与家庭修复团体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戒毒人员修复家庭关系;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引进了“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MSDE)”戒毒治疗项目,针对戒毒人员认知、情绪、毒品渴求等一揽子问题进行系统矫治;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研发了脑功能修复项目,引进了正念防复发项目,联合申报了科技部《戒毒人员成瘾程度评估及心理与行为干预新技术研究》国家重点项目,在帮助戒毒人员修复脑功能、增强毒品渴求应对技能,利用VR虚拟现实场景开展脱敏训练和戒毒成效检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此外,在深入推进戒治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还与北大药物依赖研究所、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和研发了《复吸倾向性量表》《戒毒动机量表》《复吸高危与保护性因素量表》《戒毒(康复)人员基本信息调查分类问卷》等系列专业量表,为戒毒人员科学评估分类及成效检测提供了基本工具。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美国《基于正念的物质成瘾行为复发预防临床医生指南》,为广大民警更好地掌握正念防复发理论和技能提供积极的参考等。
戒治项目的推进,有效促进了戒毒人员的积极改变,稽延性症状、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心理健康状况等均有显著改善,多数戒毒人员家庭关系得到修复,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增强。
本刊记者:面对复吸风险率极高的现状,通过哪些办法做到及时救治并防止复吸?
戴建海:预防复吸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戒毒工作作为系统的社会工程,单纯依靠某一种方式方法或单纯依靠某一力量很难防止戒毒人员复吸毒品。
为更有效避免戒毒人员复吸,应综合发挥戒毒所、戒毒人员本人、戒毒人员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合力,切实构建起一个“所内科学戒治、出所有效衔接、所外持续照管、风险及时救助”的一体化格局。
戒毒所要对戒毒人员开展针对性的防复吸训练,包括如何认识和应对高危情境,如何认识和对待“偶吸”,如何提升自控能力,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等。要综合运用生理、心理、行为、认知、家庭和社会功能修复等多重方式对戒毒人员进行系统干预,切实提升戒毒人员的防复吸能力。
对于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我们对其进行专业测量,同时收集戒毒人员本人、家属、居委会、街(镇)、派出所、戒毒专干及其他有关人员戒毒信息反馈,从生理唤醒、戒毒信心、戒毒行动、戒毒效能感、社会支持等五个方面综合评估复吸风险等级和风险点,开展日常性督导、风险点督导、综合协调督导三项督导措施。
要加强合作共建,为戒毒人员提供持续照管、风险救助。目前,我局戒毒所先后与全市10个区38家单位合作,建立了20个戒毒康复辅导站,积极打造一个循环往复的闭合矫治链条,为戒毒人员出所后保持操守创造条件。我们与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民盟北京市委共建戒毒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与学校、机关、企业签订法治教育协议,开展系统的禁毒戒毒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戒毒工作、关心戒毒人员的环境,为戒毒人员增强拒绝毒品、走向新生的信心和决心。
本刊记者:怎样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戴建海:戒毒人员更好地回归、融入社会,主要依靠戒毒人员增强戒断的意志力,同时需要戒毒人员家庭、所在地方政府和有关社会部门的共同努力。
首先,戒毒人员自身要增强自信心,要自觉脱离原来的毒品环境,改变错误的毒品认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各种应对技巧,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一员。戒毒人员家属要给戒毒人员建立包容、鼓励、支持的良好环境,帮助戒毒人员克服不良心理,应对不良刺激,督促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戒毒人员发现和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等。社会各界要为戒毒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刊记者:目前,戒毒工作面临哪些困难?
戴建海:戒毒是世界性难题,国际国内毒品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在完善禁毒工作机制、遏制毒品泛滥、科学有效戒毒、建设无毒社区、动员全社会参与禁毒斗争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索。
目前,从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来看,一是收治压力逐步增大。收治人员数量增长,患病人员数量特别是精神疾患人员数量不断加大,这些人员情绪不稳定,极易发生自伤自残、伤害他人等事件,给场所安全带来很大挑战。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时直接面对就业、生活问题。目前一些戒毒人员解除时家人不接,以致生活问题难以解决。二是戒毒场所专业力量和戒治手段不足,制约戒毒工作规范化发展。当前戒毒工作正由传统的经验戒毒向专业戒毒、技术戒毒转变,戒毒场所专业技术力量、专业戒治措施与戒毒工作科学化发展还存在差距。如何有效利用社会专业科研力量,建立一套稳定的社会专业力量介入工作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三是要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所外就医、保护性约束措施、单独管理、诊断评估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与康复戒毒衔接等有关工作。
本刊记者:在戒毒工作方面,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戴建海:我们将重点在“五化”上下功夫。一是规范化,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戒毒工作规范化发展;二是项目化,把握戒毒人员身心状况,在探索戒毒规律上下功夫,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戒毒工作项目化发展,不断提升戒毒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一体化,加强戒毒工作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积极构建和完善“所内科学戒治、出所有效衔接、所外持续照管、风险及时救助”的戒毒一体化格局;四是专业化,进一步提升民警的戒毒业务水平,切实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民警队伍;五是信息化,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打造“互联网+戒毒”的平台,不断提升场所的信息化水平。
我们希望全社会进一步提高对戒毒工作的重视程度,健全完善禁毒戒毒工作机制,给戒毒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推动戒毒工作社会综合治理不断深入。同时,希望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拒毒防毒意识,同时进一步关心支持戒毒工作,积极参与到禁毒戒毒斗争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