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周洁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推广,支付宝等新兴网络支付工具,凭借其简单、快捷的特点,在转账、生活缴费、日常消费、购物等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日常生活支付方式。
但便捷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烦恼。去年11月,安徽淮北丁先生的女朋友就遇到这样的“倒霉”事,她通过支付宝转账转错人了,事发后丁先生和女友索要款项时,对方就是置之不理。那么,该怎样讨回这笔转错的款呢?
转账看错头像
1.2万落入别人口袋
去年11月25日晚,丁先生的女友准备通过支付宝给朋友转账。“我女友当时通过支付宝里的最近交易人进行转账,当时她以为那个头像就是她朋友的账号,没多想就转过去1.2万元。”丁先生说,“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不对,因为对方的名字并不是她朋友的名字,这个人支付宝上的名字叫丽萍。”
让丁先生女友犯下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丽萍”的头像和她朋友的头像非常相似。“这个人并不是我女友要转账的对象,而是支付宝中的另一陌生联系人。”丁先生说。
因为支付宝转账到账户是即时到账,这天大的“红包1.2万元”就掉到“丽萍”的账户里,丁先生及女友发现转错账后立即与对方联系和沟通,但对方一直回避不予回复。
多次索要拒不返还
为了要回这笔钱,丁先生尝试了各种办法。他通过账号查找“丽萍”的手机号码,随后丁先生立刻拨打了“丽萍”的电话,最开始还能打通,但很快就变为关机状态。
反复沟通无果后,丁先生选择了退让。“给你一千,你还一万一”、“到最后我跟她说,给她2000,只要还给我一万就行,但她还是没有任何答复。”丁先生无奈地说。
后来,丁先生发现该号码已经和微信、QQ号码解绑,并变为停机状态。他失去了这条联系途径。
在此期间,丁先生的女友向支付宝方面提交了“信息披露申请表”,希望获得“丽萍”支付宝账户的有关资料。后支付宝方面经过审核将“丽萍”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提供给了他们。
通过支付宝提供的信息,丁先生试图与“丽萍”的家人联系,但均无果。“原本贪图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便利快捷,却给自身带来这么大烦恼。”丁先生说。
律师:不当得利应返还
使用支付宝转错账到陌生人账户,陌生人是否应该返还?北京市观韬(济南)律师事务所的曲艺律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此事件中“丽萍”如果不能提供取得该1.2万元的合法依据,则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正当利益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因此,从民事责任来看,‘丽萍’负有返还1.2万元的义务,如有产生利息也应当一并返还。”曲艺律师说。
对于丁先生面临的困惑,律师建议,首先丁先生的女友可以通过与支付宝沟通、或求助警方取得“丽萍”账户的联系方式,跟对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对方明确表示拒绝返还,或置之不理,丁先生及女友可以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法院进行起诉,请求法院判决“丽萍”返还不当得利。
保存证据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实际生活中,由于一般不涉及犯罪,公安机关对公民因个人失误转账出错一般不予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可以出具证明,以便于查询银行信息和依当事人申请进行调解。当事人诉至法院,拒绝返还的被告往往不出庭、不应诉、不执行,针对这种情况,法院可依据民事诉讼法作出缺席判决。如果被告仍不履行返还义务,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
曲艺律师建议,发生转账错误时,当事人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警方情况说明、对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为防止对方挪用或挥霍,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以保障财产安全和最大化减少损失。
败诉方承担诉讼费
因自身的疏忽转错账,内心已经很懊恼,想尽办法与对方沟通还款,结果就是不还,当事人很可能到法院起诉,通常都会由起诉方预付诉讼费,一经法院审理查明判决返还,企图占有不当得利的被告则要承担诉讼费。
由于使用支付宝转账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时候难免出错,曲艺律师建议,平时使用支付宝,只需要设计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是实名校验。这样为安全使用支付宝多一道屏障,关键时刻保护资金安全。
收到转错款虽不犯法,但法律规定“有返还义务”。在全社会提倡并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作为公民在遵纪守法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构建和谐法治国家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