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刘泽球
四川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素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美誉,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和四川环境优美示范市,多项经济社会指标保持全省前列。2016年,德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德阳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为人民管理城市、为城市创造和谐为目标,以法治城管、全民城管、智慧城管、人文城管、服务城管“五个城管”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方法,着力强化管理服务举措,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管队伍形象,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群众需求
强化管理服务
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城管工作的中心,把改进服务作为城管工作的核心,突出抓好服务理念转变和服务举措完善,努力构建城管服务新格局。一是强化“五有五多”意识。针对城管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积习和公众对城管执法的一些认识偏见,从抓队伍自身建设入手,深入开展“心中有法,多一分敬畏;心中有民,多一分担当;心中有责,多一分严谨;心中有度,多一分理智;心中有情,多一分和谐”的“五有五多”意识教育,引导城管工作人员努力实现由单一城管执法向城管服务转变。二是强化投诉响应机制。依托“96198”投诉服务热线、政务微博、官方微信、信访投诉等多个平台,主动受理和回应市民关切,建立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和投诉接件15分钟响应机制,全年共受理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各类投诉、咨询6700余次,处置率100%。三是强化城管执法岗亭功能。在现有22个城管执法岗亭增加“环卫工人休息站”和“城管便民服务亭”功能,配备雨伞、医药包、针线盒、纸笔、打气筒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树立城管队伍“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四是强化智慧城管服务。依托“德阳城管服务”微信公众号建设城管公众服务平台,自主开发“城管便民导航”系统,开设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9项公共服务和“办事找城管”导航功能,市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点选导航,有任何关于城市管理的疑问或者困难,都可以进入这里寻求城管服务,切实起到了方便公众服务、方便市民使用、方便用户体验的作用。同时,在原有数字化城管基础上,拟投资两千余万元建设“智慧城管”系统,已报市政府申请立项。五是强化城校共建和社区自治管理。在城区部分学校开展城校共建,推动城管宣讲进学校,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好格局,同时在部分社区建立城市管理市民代表制度、制订《文明公约》等方式,探索试行社区城市自治管理模式。
聚焦城市短板
强化功能服务
德阳是建市仅三十多年的新兴工业化城市,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进城人员的不断增多,城市公共功能配套不完善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德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运用缺陷管理法和项目管理法,着力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下功夫,切实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是实施“十分钟市民菜篮子计划”。通过调查分析,针对城区流动商贩达7100余个、农贸市场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城区流动商贩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和《关于解决市民买菜难流动商贩管理难问题的建议》,提出实施“十分钟市民菜篮子计划”、打造“十分钟市民购菜生活圈”的建议,推动政府将加快农贸市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今年已规划新建市场4个,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区市民步行不超过十分钟就可到就近农贸市场买菜。二是实施城市提档升级。针对城市现有道路无法满足交通和景观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完成德阳市首个全路段提档升级项目长江路的改造提升,为全市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造样板。三是打造静脉产业园区。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规模化经营提升垃圾处理水平,规划建设集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及市政污泥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等于一体的静脉产业园区,投资4.9亿元、设计规模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预计2017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7亿元的餐厨垃圾及市政污泥处理项目已编制完成初可研报告;建筑垃圾消纳场已由发改委立项。四是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其他先行城市经验,拟投资2400万元实施首批1000辆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五是开办市民园林学校。依托下属园林局苗圃,开办市民园林学校,宣传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增强市民爱护家园意识,壮大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
聚焦难点焦点
加大治理力度
针对长期制约和困扰城市管理的难点焦点问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分门别类进行重点治理,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一是着力治“脏”。严格落实网格化环卫保洁机制和“三扫二清一保洁”环卫作业模式(即:早、午、晚三次清扫,早、晚两次垃圾集中清运,全天候无空档保洁),并在部分社区和商业街区探索实施“五定一考核”上门收运垃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二是着力治“乱”。坚持疏堵结合,加大流动、占道经营治理力度,推行分区管理(主干道和城市广场为“严格管理区”,以“堵”为主,严禁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次干道为“规范管理区”,以“序”为主,可在适当地段、规定时间内摆摊设点;小街小巷为“灵活管理区”,以“疏”为主,在不影响居民生活和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允许一些与居民生活相关、污染小的摊点临时摆设)、峰时值岗管理(针对易发生占道经营问题地段,实行峰时定员值岗)和潮汐式管理(在临时便民服务点实行早晚限时经营),目前已建成临时便民服务点22个,其中“文庙广场老味道”、“彩泉小食代”、“舌尖上的工农村”等特色便民服务点已成为城市新地标,较好缓解了部分流动商贩无固定经营地点的问题。三是着力治“差”。围绕环卫、市政、园林、照明、公园等管护职能,实行“定人、定区、定效、定责”管理,对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加强检修、维护,对城区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改造维护,对城市管理死角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共清理死角问题811个,已经整改656个。
聚焦队伍实际
提升整体素质
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城管队伍庞大、人员参差不齐,德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强素质、强作风、塑团队、塑形象,努力打造文明城管、文化城管。一是狠抓队伍建设。以“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为载体,强化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全体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分批次、封闭式集中军事化培训,着力提高业务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队伍作风,推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制订出台《城管执法人员工作手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细化、量化执法人员执法形象和执法行为规范,依托政风行风监督员和督察队,加强队伍作风效能督察,推行一级提醒、二级警示、三级问责的监督管理办法,形成了靠制度约束人、靠制度管理人的工作格局。三是狠抓文化建设。关心城管工作人员8小时以外文化生活,努力打造具有德阳特点的城管文化,发挥好文化引导功能,组建了合唱团和各种兴趣小组,开设了图书馆,创办了《城市之光》内部报纸,举办了首届“德阳城管文化艺术周”,充分展示城管干部职工的才艺和风貌,赢得了市民的认可。
聚焦舆论关切
创新宣传方法
近年来,随着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舆论压力不断加大,德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尽最大努力增进公众认同、争取公众支持。一是创新宣传平台。以“德阳城管服务”微信公众号为主导,整合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新浪微博、媒体视界、优酷频道、官方网站、腾讯企业号七大对外宣传平台,坚持每个工作日发布两至三条原创信息,主动宣传城管为民服务的工作信息、典型事例,及时回应市民关切,广泛传递城管正能量,妥善应对多起涉城管的敏感话题,打造在本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管小卢”网上新闻发言人,切实改善了本地城管舆论生态,提升了城管社会形象。二是创新媒体合作。构建了城管与新闻媒体、新媒体合作共享机制,不定期召开媒体座谈会,依托媒体微信群,主动喂料爆料,协调媒体报道,及时澄清负面传闻,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等数十家媒体相继刊发转发德阳市城管报道三百余篇次。三是创新宣传策划。先后开展“让流动商贩融入城市”市民好点子征集、“街头变电箱柜美化方案”听市民说、街头涂鸦大赛、“关于这座城市”摄影大赛、“镜头下的城管”摄影展、“垃圾不落地德阳更美丽我参与我代言”微视频拍摄、“庆祝第三个世界城市日暨首届城管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等宣传策划,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让流动商贩融入城市”市民好点子征集活动,在短短42天内,共有105名市民提交意见建议,1.92万人次参与好点子评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相关报道并刊发《人民微评:潮汐式管理值得推广》,对德阳市做法予以肯定,短短一天网友转发评论点赞近五千条。
城管执法工作任重道远,只有牢固树立管理服务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探索管理新思路、研究管理新情况、解决管理新问题,城市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城管工作才能赢得社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