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深度:从奥兰多群体枪击案看美国控枪困局
发布时间:2016-07-25 10:01 | 来源:法制与新闻


 法制与新闻 驻美国记者_陈小方

   2016年6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发生了“美国史上最大的枪击案”。当日凌晨,一名叫奥马尔·马廷的枪手突然闯进当地一家正在举行周末狂欢舞会的同性恋夜店,并开枪扫射,共造成49死53伤。枪手随后在与警察的交火中被当场击毙。事件引起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震惊和广泛关注。
   据报道,虽然这次枪击案可能是源于对同性恋的仇视(而后来的报道又怀疑凶手本人也可能是同性恋者),也有着恐怖主义的阴影,但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则又一次将凶手的作案工具—枪支—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事件后表示,这是一起“恐怖仇恨行为”。“伊斯兰国”声称对此次事件负责,但并没有被证实。有消息称,凶手在发动袭击前曾多次拨打美国急救电话911,宣称效忠“伊斯兰国”。
   舆论认为,美国的枪支问题受到关注早已不是第一次,而且,也不太可能是最后一次。
 
   枪声不断
   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痼疾。近年来,群体枪击案的爆发也更为频繁。奥兰多群体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新闻室的讲台前向死难者的亲人表示哀悼。这是奥巴马出任总统以来第15次就群体枪击事件向美国人民发表讲话。
   所谓群体枪击案,一般是指一次事件造成的死伤人数超过4人。有关数字显示,美国去年共发生37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平均每天1.05起,遍及美国50个州中的46个,共造成475人丧生,1870人受伤。
   美国是枪支暴力最为泛滥的国家。一些媒体在谈到美国枪支暴力的严重性时这样描述道:无论是在学校、教堂,还是电影院、娱乐场所,甚至是在街头或家中,都有可能不幸遭遇枪击。就在奥兰多群体枪击案前一天,美国22岁的女歌星克里斯蒂娜·圭密就在奥兰多的演唱会后为粉丝签名时,突遭一名枪手袭击,后不治身亡。据联合国的有关数字,美国每10万人中就有29.7人死于枪击,远高于德国、加拿大和英国。
   群体枪击只是美国枪支暴力和枪支事故中的很小的部分。据报道,美国每年死于与枪支暴力和枪支事故的人至少高达3万多。报道称,真实的数字可能还要高得多。负责统计资料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被指因资金不足和担心与拥枪团体对抗,而在其数据中遗漏掉不少由枪击导致的伤亡事件。
   据报道,在过去60年里,美国死于枪支的人数不断增加,已达到与车祸相等的水平,并超过了酗酒死亡的人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字”,在2014年,因枪支与车祸而死亡的人数比例相同,皆为每10万人中为10.3人。不过,在二者之中,车祸死亡是处于下降水平,而枪支死亡则是处于上升状态。枪支死亡人数高于车祸的州,也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2014年的22个。
   除了枪支暴力外,枪支事故每年也夺去了不少无辜的生命,其中也包括儿童。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有数以千计的儿童在过去5年中被枪支误击身亡。3月8日,支持拥枪的佛罗里达州女子吉米·吉尔特,意外地被她的儿子开枪打中背部。当时,她正开着拖着运马的拖车前往亲戚家接运一匹马,坐在后座的4岁儿子在车上发现了一支自动手枪,并朝着驾驶座开了一枪。所幸的是,当时正好有一辆路过的警车发现情况异常,并及时提供了帮助,救了她一命。
 
   枪多为祸
   美国枪支暴力肆虐与枪支泛滥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量统计数据显示,枪支数量的增长往往意味着枪击案件增多。
   哈佛大学伤害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枪支数量越多,枪击案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更高。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早在2011年就指出,人口的密集、更大的压力、更多的移民以及更多的精神疾病并不会导致更多的枪击事件。他的研究同时也指出,控枪更严格的地方,类似事件的发生的确更少。
   美国是世界上私人拥枪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有关数字,美国平均每个人就有一支枪。美国有3亿多人口,而私枪保有量也高达3亿多支。而实际情况是,并非每个人或每个家庭都拥有枪支。这也就意味着,有许多人和许多家庭拥有多支枪支。
   拥枪在美国不仅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全民持枪的国家。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明确写道:“人民持有、携带枪械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并强调,这不是恩赐,而是一种天赋权利。
   在美国50个州中,44个州的宪法都有明确保护公民持枪权利的条款。德克萨斯等州还通过允许公开携带枪支的法律。200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首都华盛顿实施了32年之久的禁枪令,并裁定美国公民有权在用于个人用途的情况下拥有枪支。
   在美国,购买枪支并不困难,而且,价格也不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根据规定,除受限制的情况外,美国公民或持有绿卡的合法居民,在当地连续居住了60至90天,都可以直接申请。在通过背景审查并获得持枪许可后,就可以买枪。据报道,一支袖珍手枪只需约100美元,如花800美元左右,就可买到AK47了。
 
   自卫难圆其说
   “自卫”和“阻止犯罪”是拥枪支持者常用的辩词。他们声称,如果人们拥有枪支,就可对袭击者予以有力还击,及时制止更多的伤害。但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犯罪学教授盖瑞·克雷克在1993年的研究就发现,拥枪只是“建设性地”传达了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研究称,全美每年有多达245万宗犯罪受阻,但潜在受害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未发一枪一弹。克雷克认为,最成功的防止伤害的办法是不发一弹。哈佛大学伤害控制研究中心的大卫·海明威也认为,枪支用于犯罪的次数远较用于自卫为多。
   虽然马里兰大学犯罪学和刑事犯罪法系教授大卫·麦克道尔称用枪自卫是存在的,但其研究显示,这种比例也是很低的。麦克道尔对1987年到1990年间的犯罪案件的研究发现,受害人用枪自卫每年达到64615次,仅占同期案件的0.2%;若只单计暴力犯罪案件,用枪自卫率虽有所上升,但也只有0.83%。同时,在用枪自卫案件中,有20%是属于警察用枪自卫。特别是,麦克道尔并未将枪支列为自卫手段。
   而同时,合法枪支与群体枪击案的关联却日益突出。奥兰多枪杀案凶手使用的包括突击步枪在内的两支枪都是合法购买的。去年11月制造了加利福尼亚州圣纳迪诺群体枪击案的凶手法鲁克和马立克夫妇,就拥有4支枪,以及大量的弹药和制作爆炸物的工具。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最近的16次群体枪击案中,凶手所持枪支大都是合法购买并通过联邦背景审查的。专家们认为,随着本土恐怖分子更多地使用枪支,这将成为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政策反复多变
   随着枪支暴力不断上升,美国在不同时期也曾通过一系列控枪法律法规。但有的不是到期被废,或被取消,就是零敲碎打地替换掉,控枪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针对大萧条期间黑帮运用汤姆逊冲锋枪进行大规模的械斗,美国在1934年通过了《联邦枪支法》,规定了枪支销售、注册和登记的课税条款。该法律最突出的控枪措施是对机枪和冲锋枪等连射自动武器提出了注册备案要求。
   接连发生的约翰·肯尼迪总统、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事件,促成了1968年的《枪支管理法》。该法律规定,枪支只能由挂牌经销商出售,不能非法经营并严禁邮购,禁止被起诉者、逃犯、非法移民、精神病患者、部队除名人员、瘾君子等拥有枪支,并限制销售能将半自动武器改为自动武器的升级包。
   1993年和1994年分别通过的《布雷迪手枪暴力防止法》和《禁止攻击性武器法案》两个控枪法案规定,民众购买枪支前需强制进入“等待期”并进行背景审查,同时,禁止19种攻击性枪支的制造、销售和进口。1997年美国还通过《拉丁堡修正案》,禁止被判决犯有家庭暴力罪行者拥有、买卖、储运和使用枪支。
   除联邦法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枪支管制措施。华盛顿特区和伊利诺伊州等地区的民众虽然可以持枪,但必须让人一眼可以看见,不能将枪藏起来携带。加利福尼亚州禁止在公共场合持枪,如必须携带,需分解枪支和弹匣,并放置在汽车后备箱。犹他州、怀俄 明州和蒙大拿州不允许携枪进入政府建筑,部分州不允许携带枪支进入校园。
   不过,根据《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的报告,早期对攻击性武器的禁令随后都被逐步放开,如布什政府时期的国会通过法律,禁止执法部门发布有关罪犯枪支来源的数据,并豁免枪支生产商的一些民事法律责任。防止他人使用枪支所有者的枪的智能枪等技术,受到了步枪协会和众多枪主的反对而未能实现;步枪协会还反对对购枪者进行背景审查等改革措施。2004年,《禁止攻击性武器法案》到期终止。
 
   精神疾病躺枪
   控谁的枪?几乎是每次控枪争论中都会涉及到的话题。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被列其中。奥巴马在2016年1月签署加强枪支管理的行政命令时,也要求国会增拨5亿美元,用于支持精神病患的治疗。
   不过,美国之音在其报道中指出,专家们一致认为,枪支暴力发生的原因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必须加深对其原因的了解,才可能避免造成死亡,或是至少可以减少死亡的人数。
   报道指出,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大部分美国人错误地认为精神病患者会比正常人更有可能使用暴力。在美国有线新闻的一档特别节目上,一位警长就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说,“请问您采取了哪些手段来避免大规模枪击案以及恐怖袭击的发生?而我们要如何让那些精神病患者和罪犯遵守这些法律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美国心理卫生协会保尔·吉昂福利多表示,“今天,人们认为精神疾病是导致暴力行为或活动发生的原因,因此,他们一旦得到这样的答复,就不会去仔细思考是否还有别的因素,或是去寻找可能涉及到的其他问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贝丝·麦金提表示,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对待他人并不残暴,而在美国发生的大多数枪支暴力等案件都不是由精神疾病引起的。她说,媒体的报道让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枪支暴力和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而事实上,美国的所有暴力犯罪案件中只有4%与精神疾病有关。
 
   利益集团势大
   美国的控枪之难,除“拥枪权”因素外,也与枪支利益集团的影响之大有着密切关系,往往因此使立法流产,或者政策反复,或者改变方向,避主就次,而失却要害。
   枪支利益集团,不只是包括枪支制造商、销售商,也包括枪支协会和枪支产业股票持有人。据统计,在美国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估计每年的枪支交易量在300万到500万支之间,枪支制造商每年从枪支买卖中牟取了巨额利润。
   已有140多年历史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拥有500多万名会员,是枪支利益集团中不可回避的一支力量。报道称,该协会狂热地支持“拥枪权”,千方百计地扼杀控枪举措,甚至不惜抹黑反对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影响立法机构,乃至操控美国总统大选。
   据报道,美国迄今以来有8位总统都曾是全美步枪协会成员,包括艾森豪威尔、肯尼迪、里根、老布什和小布什等。里根在上台不久即遭遇刺杀,尽管如此,他仍表示,“不是枪杀人,而是人杀人”。在里根任期内,美国还通过了《枪支拥有者保护法》,被视为美国控枪运动的一次“严重倒退”。
   不仅如此,美国政界许多人士也是枪支产业的受益者。据当地媒体报道,许多国会议员都持有枪支产业的股票。这也使实质性的控枪法案难以在国会获得通过的原因之一。由于身在利益中,国会还长期禁止许多枪支问题的研究。
   据报道,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知名枪支问题研究人员温特穆特,只能自己出资100万美元维持其研究。温特穆特估计,全美专职从事枪支问题研究的学者大概不到12人。哈佛大学伤害控制中心主任赫门威则坦率地告诫其学生,不要介入枪支问题的研究,因为不仅难以获得资金资助,更难以发表研究成果。
 
   “最佳推销员”
   面临持续不断的枪击事件,奥巴马多次推动立法控枪未果,却反而成了枪支销售的“最佳推销员”。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可以说是伴随着一起又一起恶性枪击事件度过的。从2012年科罗拉多剧院枪击案,到2013年康涅狄格州胡克小学枪击案,到2014年马里斯维尔校园枪击案,到2015年查尔斯顿教堂枪击案和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再到最近的奥兰多枪击案等,都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群体枪击事件。
   立法控枪是奥巴马在任期间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但却在2013年就遭遇灭顶之灾。2014年6月10日,就在俄勒冈校园枪击案后几天,奥巴马公开承认自己的控枪努力失败了。他说,“我们都需要感到羞愧”,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会发生如此多的惨剧。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2016年1月,奥巴马签署了加强枪支管理的行政令。
   一波又一波的控枪争论后挤出的行政令,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加强枪支管理的效果,从一开始就令人怀疑。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法律教授乔纳森·阿德勒表示,整个的影响可能只是给那些早晚要获得售枪许可的人申请一个许可,“是温和的”。
   而相比之下,这对枪支销售和枪支股票的推动,却是“意外之喜”。据有关报道,仅去年12月,美国就售出160万支枪。在美国人购枪热情的推动下,美国枪支企业的股票也一路疯涨。纽约的路易斯·纳维力素以擅长挑选股票而闻名。在奥巴马宣布行政措施之前,他早就选定了两个枪支企业的股票,无疑是大赚了一笔。他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奥巴马是世界上最佳枪支推销员”。
   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前美国人对控枪的复杂态度。从1990年以来,知名调查机构—盖洛普就一直在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尽管许多美国人支持采取一些特定的限制措施,如扩大背景审查、建立枪支追踪的联邦数据库等,但大多数人并不支持实施更为严格的控枪管理办法。
   根据2014年的调查,只有47%的美国人支持对枪支进行更为严格的管控,较2012年康涅狄格州胡克小学枪击案后的58%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支持进行背景审查的则高达93%,支持禁止销售攻击性武器的也高达58%。
 
   升温大选气氛
   引起广泛震动的奥兰多群体枪击案,无疑将会挤入当前的美国大选,成为各方候选人不可回避的一个议题。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公共事务教授朱立安·泽利泽所指出的,政治竞选“极大地受预期之外的国家安全危机的影响,无论候选人喜欢与否,都需要作出政治化的回应,确保他们的对手不会占据上风”。但是,涉及枪支问题的政治分野依然如故。
   美国的枪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通常,民主党支持“控枪”,而共和党支持“拥枪”。共和党“假定提名人”特朗普在坚持“拥枪权”的同时,更多地突出枪击案的性质和凶手的身份,继续强调其对穆斯林的强硬立场。奥马尔·马廷是出生在纽约的 美国公民,但他的父母则是来自阿富汗的移民。
   案发后,特朗普表示:“在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问题上我是对的,感谢那些祝贺的人,(不过)我不想要祝贺,我想要的是强硬和警觉。我们必须要聪明!”他称美国正在“进口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并抨击自己的政治对手将使美国陷入麻烦,要求奥巴马总统“在耻辱中下台”。
   民主党“假定提名人”希拉里·克林顿则更显谨慎。在奥巴马公开谴责此次枪击案是“恐怖仇恨行为”后,她也发表声明指这是一次“恐怖行为”,表示美国必须与盟友和伙伴一道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并“持续为你们的自由、开放和没有恐怖的生存权利而奋斗”。
   在枪支问题上,希拉里在2016年6月13日表示,战争武器不应出现在大街上。她同时表示,凶手不应在“没有被问询”的情况下购买枪支。她还支持奥巴马提出的限制那些被禁飞的人购买枪支的建议。她说,即使安全人员拥有防止袭击的手段,不让恐怖分子获 得发动袭击的工具依然是重要的,特别是类似于奥兰多和圣贝纳迪诺枪击案中的攻击性武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公共事务教授泽利泽认为,奥兰多枪击案会使希拉里面临着更多的批评。特朗普可能会根据形势调整其政策。他表示:“我们的领导者软弱而无效。我们不能再继续政治正确了。”而相比之下,希拉里不愿意这样做。
   但特朗普也有着自己的挑战,即枪击案引发的混乱和恐惧也会使部分选民对他的能力产生担忧:他能否承担起对付恐怖袭击这样的艰巨任务,是否具备足够的胆识和智慧领导国家处理这种全国性的危机事件。《华尔街日报》就指出,或许他也应该警惕,一旦东风来了,却发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前景不容乐观
   奥兰多枪击案后,美国国会参议院的民主党又开始推动限制可疑恐怖分子购买枪支的法案。然而,对于法案获得通过的前景,人们并不看好。
   舆论认为,这或许又是一个“怪圈”的重复。早在去年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后,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指出,美国的控枪已陷入一个“怪圈”,即每当发生群体枪击案时,都会引发控枪呼声,然后国会提出控枪法案,但最终均是不了了之。
   据报道,这个名为《2015年限制危险恐怖分子获得枪支和爆炸物法案》,是由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参议员黛安娜·范斯坦提出的,将禁止“恐怖观察名单”上的人在美国任何地方获得枪支或爆炸物。目前,这些人被禁止乘坐飞机。
   范斯坦表示:“我们认为堵上这个漏洞是一个常识,是我们为减少我们国家的恐怖风险所能做的最起码的事。”来自纽约的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也表示:“就恐怖主义而言,这是我们可以通过的最有效的立法。”他说,“我们希望做成某件事”。
   据报道,该法案在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后曾于去年12月被提交参议院全会审议,遭到了共和党54名参议员中53名的反对。只有一名今年面临重选的温和派共和党参议员马克·科尔克投票支持,而民主党方面也只有海蒂·海特坎普一位表示反对。
   虽然如此,支持者们也承认,即使此前该法案获得通过,也不能阻止奥兰多枪击案凶手合法获得枪支,因为凶手不在“恐怖监察名单”之上。不过,他们也指出,有的立法提案可能会阻止凶手获得枪支。据报道,这个法案最初是在前总统小布什时期由司法部于2007年提出的,将授权司法部长剥夺被认为有可能使用枪支从事恐怖活动的人的拥枪权。法案允许受限制人获知被禁理由,并可以提起行政和司法诉讼,但是,司法部也有权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做出剥夺拥枪权的解释。
   分析认为,美国迄今的控枪收效甚微。美国的枪支是否可控,或者怎样才能有效控枪,当前是而且可能很久仍将是美国面临的一个艰难选择。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多诺霍表示,应将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作为控枪的第一步。但显然的,这个第一步就已经很不容易迈出去,美国的控枪前景或许仍将是一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律师在纠正冤案假案中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商业秘密,主动预防重于亡羊补… “首届中国商业秘密保护高峰论坛”… 聚焦两院组织法首次大修 田文昌:司法改革离不开律师担当 行政审判既不能干预行政 又要监督… 为什么成立业主委员会这样难? 银行业迎寒冬,裁员须依法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