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裸奔”的校园“毒跑道”
发布时间:2016-07-25 09:59 | 来源:法制与新闻
法制与新闻 记者_韦文洁 见习记者_符香凝
在宣布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五天之后,北京西城区教委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操场进行整体拆除。
几乎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市译华外国语学校的约1600平方米、价值50万元的塑胶运动场也正被拆除,学校宣布将恢复原有的水泥场地。
在最近风起云涌的校园“毒跑道”事件中,这可能是学生家长们最愿意看到的结局。
不过,自去年以来就此起彼伏的对校园塑胶跑道有毒的质疑至今仍未平息。
国内塑胶跑道市场乱象迭生,相关国家标准滞后,验收环节的名存实亡以及受到指责的不力监管,共同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未来,校园跑道何去何从?
校园跑道之“毒”
北京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前段时间曝出一些孩子出现流鼻血、眼睛布满血丝的情况,家长们怀疑与学校翻新的操场有关。
事件曝光之后,西城区监察局、环保局、安监局、住建委、卫计委等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对该校操场和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几天后宣布,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央视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开质疑:“这标准,本身达标吗?”再次将这一问题抛到了制度拷问的深度。
仅自今年五月以来,北京、成都、沈阳等地都被曝出校园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消息,所曝校园的学生出现了多起学生流鼻血、咳嗽、头晕甚至反复发烧的症状。
校园“毒跑道”事件热起来却并不是今年的新闻。根据新华社统计,2015年全国至少有15个城市曝出了校园跑道疑似有毒事件,分布于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数个省市。
现实之中这可能还只是一小部分。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去年年底提交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中显示,他们在省内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总体存在不合理风险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比例高达25%。
据介绍,聚氨酯现浇型和预制型橡胶卷材是现有塑胶跑道的两种主要类型,后者因为造价高在国内并不普及,前者则占据了目前国内市场的95%。
泰州质检所副所长叶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大部分塑胶跑道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聚氨酯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但是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各种黏合剂或聚合剂,这些化合物是具有毒性的,闻起来会有刺激性味道,长期接触,会造成皮肤瘙痒、头晕等症状。
在跑道中使用有毒塑化剂危害极大,例如最常见的邻苯类塑化剂,过量使用甚至将导致男孩绝育。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罗振扬教授说,在国外,这种塑化剂被禁用于儿童产品。在一些劣质跑道中,很可能还有其他有毒物质未被发现。
中国塑胶跑道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师建华分析说,目前曝光出来的疑似有毒跑道,应该基本都是甲苯、二甲苯溶剂严重超标。严重超标时会刺激黏膜,产生咳嗽、呕吐,头晕等症状。“如果是轻度短时的,对人的危害较小,会随着我们自身的新陈代谢排出去。如果是长时间就可能会对肾脏、肝脏等脏器造成伤害,而且长时间的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
市场乱象
熟悉这个行业的人其实早就料到了会有今天的局面。
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赵文海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塑胶跑道现在的价格比十几年前还低,性能好又安全的塑胶跑道价格在280元每平方米以上,而现实中招标价格少于150元每平方米的比比皆是。
师建华感慨说,实际上跑道的质量与价格有直接的关系,定了低价之后,好产品的工厂根本就无法跟不良厂商竞争,可能连成本都不够。按照现有标准,最便宜的透气跑道一平方米为160元至180元。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可能就有问题,“但现在市场非常混乱,有些跑道价格只到这一数字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据师建华了解,目前低价位的跑道在市场上占到六七成,其中有多少是劣质跑道,就难以估计了。
分析报告中提到,无资质、无技术、无生产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小型作坊,一年就占有了市场的50%甚至更多。
这种窘境业内人士早就看得很清楚,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就谈到,许多小型作坊往往没有资质和技术,没有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也没有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制造成本很低。但这种低端、有缺陷的产品占据着价格优势,在一切靠价格说话的招标程序之后,有全套管理制度和认证系统、有研发能力和检测手段的企业产品反而可能被取而代之。
除了采用劣质原料压低成本之外,塑胶跑道的铺设施工也是乱象丛生。
广州一位塑胶跑道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国家自2015年起取消了体育用品设施的相关资质,这导致了行业门槛降低,什么样的施工队都可以做塑胶跑道。这也是最近一年来新修建跑道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晨也提到了这一变化,以前投标需要体育场馆施工专业承包资质,后来这个规定取消了。现在招标可能会有各种施工单位都来,中标后又层层转包。“目前这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价格越来越低,转包的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差。”
“国内塑胶跑道厂商有自己专业施工队伍的比例不到一成,基本就是临时搭建施工队伍。”师建华说。
分析报告指出,对于风险监测源的分析发现,塑胶场地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TDI等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来自胶粘剂、溶剂、黑色颗粒等原材料,而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违规添加含有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是劣质塑胶场地“有毒”的首要原因。
滞后的标准
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提出来的那样:这标准,本身达标吗?
这个问题不仅仅对于那些相信自己嗅觉的学生家长有意义。尴尬当然还在于,明明宣布为符合国标的跑道,却难以说服学生们和家长们,几天后却仍然免不了被拆除的命运。
目前我国关于田径场地的国家标准主要指的是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即国家标准),师建华就是这一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他说,这一标准主要是为保护运动员身体和进行训练、比赛而设计的。对学校属于推荐标准,学校可以选择采用该标准,但也可以不采用。这是一些校园劣质跑道出现的重要原因,所谓达标根本不是国家标准。“按照现在的标准,生产的塑胶跑道是安全的,现在关键的核心是,出现问题的毒跑道都是不达标的。”
国家标准的第一编制人郭龙也持同样的观点:严格按照国标来做,不可能出现毒跑道的问题。
不过,这种看法正在受到挑战。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任俊透露,根据目前的“国标”有害物质限量7项参数进行测试,这些参数确实没有能力全面反映跑道里面的有害物质,所以仅仅从跑道参数符合“国标”就认为它是合格产品,这个说法是片面的。
任俊说,一些学校的产品是按照国标的要求来做的,但仍在其中找到了一些有害物质,它们在国标里没有规定,例如多环芳烃、短链石蜡,这些物质是超标的。
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就疑似校园“毒跑道”事件受访时更直言,关于塑胶跑道的监测国家目前还没有行业标准。而环保部门也从未进行过此类检测,如果只有一些检测出来的定量的数据根本无意义,行业标准不出台,他们也无权检测并出具鉴定结果。
即便是上述这样有胜于无的国家标准,也并不是强制性标准,而是推荐标准。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参照这个标准也可以不参照。
国家标准的第一编制人郭龙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透露,国标编制时是按照强制性标准编制的,但呈送上级批复后,被改成了推荐标准。
师建华坦言,当时由于技术所限,部分危害物质无法检测,现在技术进步了,标准经过这么多年也确实需要完善。并且目前没有对校园塑胶跑道的硬性标准,建议出台专门的标准。
不过,塑胶跑道标准面临的现状似乎并不是中国独有难题。
据《百科知识》杂志副主编张田勘称,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可能忽略了塑胶跑道和运动场地的使用是否对运动员和学生的健康有影响,塑胶运动场地的安全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在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美国标准《人造表面跑道标准》只是规定了跑道的厚度、摩擦、排水、拉伸强度等技术要求,未涉及安全和环保标准,德国、日本等国的塑胶跑道同样如此。但是,许多国家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颇为严格,可能含毒的材料难以被市场接受,更谈不上形成一定规模,出现安全问题相关企业和涉事人员还会被 追责,例如日本就有专门的《建筑基准法》。
“不过,塑胶运动场地在中国的严重性在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厂商在聚氨酯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的有毒溶剂。”
验收监管缺位
在前期乱象迭出的采购、铺设中节节败退的塑胶跑道,也不能在后期的验收环节守住最后的安全关口。
一位分管基建的教育局副局长对新华社记者透露,2015年之前,塑胶跑道的工程验收从未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检测,验收内容仅为跑道厚度等内容。
有施工承包人承认,跑道只要铺得平整,视野效果好,验收基本都会通过,通常也并不需要送检。即使送检,送检的样品和实际使用的也会不一样。
“以次充好”几乎是这个行业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即实际做的是廉价低质品,送去检测的却是合格质优品。
虽然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有监理,但由于受限于化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监理也难以辨别跑道的质量好坏。
任俊说,从此前出问题的几个跑道,包括现实中的一些接触,他发现大部分监理实际上对塑胶跑道这样的工程是不熟悉的,“我还没有看到有一个项目是完整地监督下来的,应该说是流于形式”。
那么,如果不合格的塑胶跑道流向了市场,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可以把住事后监管这一关呢?现实给出的答案是悲观的。
不少批评的声音指出,部门之间监管职责不明是“毒跑道”乱象得以持续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厂商将这一行业的监管现状称为“三不管”,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认为属于对方管辖范畴,质检部门认为属于基建。
去年南京曝出疑似“毒跑道”事件后,媒体去采访南京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明确指出,毒跑道并不属于环保的监管范围,对于如何采样及分析,国家层面也没有出台政策。
针对各地不断曝出的“毒跑道”事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曾表态,这类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他还表示,教育部正采取应对措施,对运动场地严格按国家标准建设,加大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对有关责任人将严肃查处。
何去何从
校园“毒跑道”事件在近两年的集中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加强监管、完善标准的呼声渐强。
地方上行动迅速的是深圳。
深圳多个校园曝出疑似塑胶跑道有毒之后,深圳市教育局要求今后塑胶跑道材料将强制送检。
随后,深圳市教育局委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以下简称深圳标准),这也是国内首个塑胶跑道工程建设标准,在今年3月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目前已处于试行阶段。
深圳标准主要在现行国标的基础上扩大了有害物的检测范围,引入了对多环芳烃、短链氯化石蜡和TVOC等限量标准。
深圳标准构筑了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现行的国标属于产品标准,无论前期怎么建设,建成后按国标检测,而深圳制定的是工程建设标准,将塑胶跑道作为建筑工程对待,将进场材料、施工过程和最后成品都有严格地监督。
考虑到现行国标经过多年后出现滞后可能造成的各种严重问题,深圳标准也作了未雨绸缪。任俊也是该标准的主编,他在接受《凤凰资讯》采访时说,为了避免当下的新标准在将来可能出现的遗漏(即符合新标准要求但事实上产品仍是有问题),“我们在新的标准里加了气味评定,这是通过不断讨论才最后定案的。如果某一个样品按照有害物质参数检验都合格,但是气味评定不符合要求,那这个产品也是不合格的。”
师建华认为这虽是深圳当地的一种做法,但将来可能对全国有示范意义。“如果在深圳能控制住,在全国就可以推广。”
师建华也建议,像学校和幼儿园用的塑胶场地,最好是起草教育界的专门的行业标准和施工规范。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这一标准规范应当更为严格。他透露,现行国标也正在酝酿修改。
同时,“对于塑胶跑道的管理差不多要上升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以后再出现‘毒跑道’可能就不是钱的问题了,而是要抓人。”
事实上在这方面行动比较快的也是深圳,去年曝出“毒跑道”事件之后,福田区住建局很快便对涉事的6家施工及监理单位进行立案调查,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责令返工、赔偿损失、罚款,直至取消投标资格、降低或吊销资质等处罚。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表示,今年将会同相关部门对塑胶跑道等教育装备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开展治理并完善工作机制。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完善相应标准,使塑胶跑道的质量标准更加明确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监测性。
行业内的反思和争论也未平息。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氨酯塑胶跑道是否该被禁用的争议重起,反应不充分而游离的TDI对人体有害虽是共识,且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明确禁用TDI,但在中国,另一种更为环保的MDI型跑道由于技术复杂和造价高难以普及。
在受到好评的深圳标准中,也没有要求停用TDI,只是明确对人体有害的游离TDI基本上不能用。
还有一种声音则更为激进,即全面禁止聚氨酯塑胶跑道,不过这被认为是行业利益之争,这种观点的支持者极少,就连生产预制型跑道(聚氨酯的竞争者)公司的副总裁陈晨,也认为这样造成的打击面过宽。“没有想到情况会恶化到今天的局面。”他说。
塑胶跑道可能真的前途难测。可能正如张田勘说的那样,如果塑胶跑道的安全问题不能解决,就有可能像兴奋剂一样被禁止。有鉴于此,中国和国际社会必须拿出标准和办法来。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