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转包后的“地下藏毒”
发布时间:2016-06-30 10:32 | 来源:法制与新闻网
近日,山东省莱阳市审结了一起非法处置废油漆桶引发的环境污染案件。莱阳市某镇一村庄周边突然有大量黑臭液体渗漏,当地环保部门紧急介入调查,发现大量废弃油漆桶被违法填埋。而在非法填埋的背后,是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衍生的层层转包。笔者从莱阳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付元峥处了解到,目前案件已经办结,涉案人员也对受损环境进行了修复,各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旧矿坑现大量危险废弃物
距离莱阳市南乡山中村1.5公里处,有几个废弃矿坑。2014年秋天,周边村民发现,其中一个矿坑逐渐向外渗出液体,颜色发黑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这些黑臭液体逐渐流进附近的小河,周围5个村庄的生活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恶臭惹恼了群众,很快就有人举报到当地环保部门。接群众举报后,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迅速到现场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吃惊:三个废弃的矿坑,其中两个大坑几乎被废物垃圾填满,第三个小石坑也被填埋大半。被填埋其中的除了部分工业和医疗垃圾,剩下的全是废弃的旧油漆桶,而那些黑臭的液体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旧油漆桶。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不论是医疗垃圾还是废油漆桶,都属于危险废弃物,如果要进行填埋,必须先经过严格处理。而这些废弃物明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这几个矿坑也并不属于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填埋处置场所。那么,如此大数量的危险废物为何集中在此?当地环保部门迅速报案,当地警方将这起环境污染案件列为刑事案件处理。通过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两名嫌疑人刘正光和李正贵。通过初步审讯,两人对违法填埋危险废弃物的事实供认不讳。
层层转包下的利益链条
刘正光,莱阳市山中村人。2011年冬天,刘正光找到村委会承包了村西北侧的两个石坑,并和村委会签订合同,每个坑一年二千五百元,共承包三年。具体用途,他闭口不谈。2012年的春天,细心的村民就发现经常有外地的大货车过来,往刘正光承包的石坑里送东西。大货车不是每天都来,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星期拉来两、三车。那段时间,刘正光异常忙碌。有时候,刘正光的父亲也跟着去帮忙。
刘正光往坑里拉的是垃圾,这个垃圾不是一般的垃圾,而是废弃的油漆桶,有时也向石坑里面填埋废塑料纸、废海棉、碎布和碎纸,总共拉了十五、六车废油漆桶。每车能有三、四吨重。慢慢地,石坑向外渗出污水,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大。2012年的夏天,莱阳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找过刘正光,说有人举报石坑这里有废油漆桶,让他把现场的油漆桶20天内处理掉。其实,看似忙碌的刘正光只是影子老板,真正的老板却是青岛莱西人李正贵。李正贵也不是经营废品处理的,他的主业是在莱西市姜山镇经营黑莓基地。
2011年7月的一天,青岛市即墨两名男子到李正贵的黑莓基地里找到他说:“你给找个地方放垃圾吧,垃圾里一些能卖的废品你可以捡出来卖,我到时通知你在哪里拉货就行了,运费由我出。”李正贵当时见有利可图,就同意了。刘正光的父亲一直在李正贵的黑莓基地干活,刘正光也经常过去,一来二往,刘正光与李正贵熟识了。2011年10月,李正贵找到刘正光和刘父说:“你们帮我找个地方放垃圾,最好是废弃的矿坑。”刘正光当时问:“放什么垃圾?哪来的?”李正贵说:“我在外面收的一些废布和废纸等垃圾。”刘正光当时就同意了,把李正贵带到山中村西北侧的石坑旁,让他看了看。李正贵看了后觉得可以,就同意了。接着,刘正光就按照李正贵的意图找到村委承包了石坑,李正贵安排人把七千五百元钱承包费给了刘正光。2011年阴历11月份,李正贵开始联系即墨男子,对他说地方找好了,第一车垃圾是一些废布。到了2012年的春天,就开始用货车向石坑里拉废弃的油漆桶。
事实上,不论刘正光还是李正贵,都不是这些危险废弃物的最终来源。这些危险废弃物的真正流出地,是莱西的一家企业。据李正贵供述,2011年下半年,他结识了一家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公司的经理高某,高某说公司需要处置一批废弃油桶,李正贵便产生了将废弃油桶卖废铁牟利的想法。李正贵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由该公司伪造了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并雇佣山中村村民刘正光承包了三个废弃石坑,之后便多次将这些废弃油漆桶运至承包的石坑处露天堆放。经分拣后,将部分废弃油漆桶碾轧成废铁销售,剩余的全部推入石坑填埋。
从2011年到2014年,李正贵陆续运送废弃油漆桶来此填埋,每天最少3、4车,最多时每天可达十余车。经调查认定,这些废油漆桶的数量高达246吨。为防止被发现,废弃物填埋后,李正贵还雇佣工人在上面覆盖上泥土、碎纸、碎布条等垃圾再压实,把地面填平。如果不是滤液渗透,很难被发现。
梳理整个填埋过程,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条呈现出来:某船舶公司以每吨2000元处理费用委托高某所在公司处置废弃油漆桶,而该公司却以每车900元的价格转包给李正贵进行处理,李正贵再以低价雇佣刘正光填埋。刘正光隐瞒了真实的承包意图,仅以每年25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三个废弃石坑,用以填埋废弃物。最终,利益链条上的相关方都获得了利润,但山中村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而令人难过的是,同样生活在山中村的刘正光,明知填埋这些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为了让人夸赞自己能办事,便视巨大的污染隐患于不顾。
如何斩断污染环境的黑手
李正贵和刘正光的行为法律给予了相应处罚,他们给环境造成的安全问题也需得到解决。为最大限度恢复生态,办案过程中,莱阳市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公司负责人到现场进行了办公,制定了治污方案。同时,办案检察官还对莱西涉案公司等单位发出了环保建议,要求他们协助恢复环境。
从2015年4月初开始,李正贵和刘正光二人的家属与莱西一家废物处置公司共同组织人员对石坑进行了清理,对现场做好无害化处理,消除污染。通过3个多月的清污,石坑内的大部分填埋物被清理。经环保部门检测,受损土壤环境已经达到环保要求。
2015年9月下旬,莱阳市人民检察院分别对刘正光、李正贵提起公诉。鉴于二人积极修复环境的行为,法院最终判处刘正光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判处李正贵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笔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类似李正贵这样的案子近年来并不少见。山东省招远市一石墨作坊主利用渗坑及地下暗管偷排未经处理的石墨废水,其中六价铬含量超标339倍;烟台市莱山区一村庄附近的工厂私设排污口,将废水排至村庄附近的河流,河水被染成了黑色。这些污染事件中,有的是企业直接偷排,有的则如莱西该公司一样,以低廉费用将危废物交给无资质企业或个人,再经层层转包后,最终通过暗管排向地下、废弃矿井或江河中,严重污染土壤和水体。
据了解,网络已成这类黑市的重要平台,部分不法分子还成立微信群或QQ群,形成庞大产业链。
烟台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涉及化工、炼油、采矿、医药、金属制品等行业产生的危废物,必须交予有资质的环保企业处理。部分企业之所以大胆偷排,主要是利益惹的祸。
笔者调查了解到,按照正规程序处理废弃物成本平均五六千元每吨,但通过转包或偷排只需要花费少量的转包费用,可节省至少5成资金,巨大的利益让这些企业和个人铤而走险。
那么,该如何斩断污染环境的黑手?莱阳市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付元峥建议,环保部门宜尽快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开展打击工业危险废弃物黑市交易的专项治理行动,把长期超量贮存、存在重大隐患的园区和企业一家家排出来,督促其制定处置方案,规定整改期限。同时,加快相关监管规则的修订和完善,堵住工业危险废弃物直排的制度漏洞。同时,根据国家的产业规划要求,加快建设危废处置场,让危险废弃物无处可逃。文_常洪波 孙毅 张义胜
责任编辑:高翔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