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马菁汝,美术教育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博物馆》杂志执行副主编,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执行长、执行委员,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社会美育联盟创始会长。
马菁汝教授
21世纪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然成为体现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风貌、国民审美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呈现。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全民审美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究竟如何在美术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是广大美育实践者与研究者不断思考的命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菁汝教授秉承“美育是一生的事业”的理念,坚持将艺术实践与学术理论相融合的研究道路,通过对美育基础理论和当代美育实践的研究,大力提倡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美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坚实的实践中探索着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的未来,践行着一个美育人发展中国美育事业的职责。在接受《中国文化报》采访时,马教授谈到:“我国现有的美育机构需要整合各层次教育资源,使艺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让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再通过艺术将美带回到生活中,让自己的家庭更美、环境更美,落实面向人人的美育,才能真正提升国民文化素养。”
社会美育学科建设:美育研究领域的先行者
1912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正式设立社会教育司,这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社会教育”一词。他认为,美育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他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而马菁汝教授所聚焦的社会美术教育研究,正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延续。社会美术教育是与学校美术教育并行,以社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重点研究家庭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社区美术教育、博物馆与公共艺术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和教育机构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等内容。在多年对”西方美术教育史研究”“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究”“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等方向研究基础上,马菁汝教授建构了“社会美术教育研究”学科领域。她致力于运用中西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借鉴和吸收西方艺术教育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下中国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国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前沿问题,开展系列学术研究、美术教育课程与社会美术教育活动。在她的努力下,从2018年开始中央美术学院也成为全国首个招收社会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校,这就意味着社会美术教育研究在中国学术领域已初见端倪。为推动社会美育学科的专业化理论建构,马菁汝教授在《美术研究》等艺术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探讨艺术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2017年11月,马教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了以《完善中国美育体系》为题的文章,从“礼乐相济”的美与传统谈至当下的全民美育,她指出社会美育能够弥补学校教育时间空间的局限,具有广泛覆盖各个群体等优势,并呼吁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在公共教育形式上进行深入探究,普及社会美育,也将视角落在不断涌现的社会美术教育机构上。在艺术大众化的背景下,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需要学校、博物馆、网络等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当下美育的诸多问题。此外,马菁汝教授出版了《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告诫》《艺术教育哲学》《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为生活而艺术》等多本专著、译著,主编《世界美术教育经典译丛》(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教育部高师课改教材《美术鉴赏与批评》《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绘画分册》(山东美术出版社)《社会美育教材》(浙江摄影出版社)等丛书和教材,为美术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受到学界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论坛“家庭美育的未来”现场
马菁汝教授与纽约华美协进社社长及教师交流讨论
聚焦教师艺术再培训:为中国美育改革培养新生力量
马菁汝教授是中国教育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课题负责人和核心专家,多年来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对中国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为我国培养优秀教师实践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她认为,当下亟需为中国美术界培养出一批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够贯通融合艺术学科的艺术人才,提高美术教育教师队伍水平,是推动艺术教育实践与理论协调发展,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由马菁汝教授主持的“青年艺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首个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于2017年获批立项。而谈到这个项目的意义,马菁汝教授认为:这一批学员更像是美育的种子,我们希望从各地来学员能够像是一颗种子一样,在他们的实践土壤中开出更美的花朵。”项目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院校、师范院校与综合类大学,项目课程设置在大艺术观念指导下,通过融合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设计学、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提高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美术界培养出一批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这个人才培养项目围绕社会美术教育进行学术研究和教授课程并开展科研项目,通过对中国社会新的矛盾和形势的分析,指出当代中国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与儿童美术教育之间的问题,潜心研究学校美术教育如何在成人美育和社区等以社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 项目成果汇报展嘉宾与师生合影
马菁汝教授在浙江安吉指导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员写生
马菁汝教授安吉写生作品:《缓山出岫》/60×80cm
2018年9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A厅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的“青年艺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项目汇报展是对马菁汝教授学术的充分肯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的致辞中找到明确的答案,他强调:“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马菁汝教授的全心投入、真诚付出和精心安排下,邀请到靳尚谊、邵大箴先生等一批中国艺术名家进行授课,以及中国美术界、美术教育界处在学术盛年的专家们为学员指导授课,课程设置科学,知识密度很大。”而“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则更是马菁汝教授的心血所在。自2013年开始,马菁汝教授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全力打造了“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这一教师教育品牌项目,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研修班邀请了以靳尚谊、邵大箴、水天中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以尚辉、丁宁、余丁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学者;以尹少淳、钱初熹和孔新苗为代表的美术教育专家,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讲授相关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研修班每年选择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剖析其各层次美术教育,展开深度研究。到2020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中西美术比较精品研修班已成功举办六届,与知名美院、博物馆等国际文化教育机构建起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累积培养近五百名优秀美术教育从业者,学员优秀论文也发表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国美术教育》《艺术博物馆》等全国CSSCI核心和优秀期刊上,这也充分说明研修班的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究成果卓著。
第五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师生合影
第三届研修班海外部分参观英国国家美术馆
马菁汝教授始终认为美术教育者应当开拓眼界,保持包容的心态,学各家所长。“第六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海外研修班”以美国艺术教育为研究主题,从高校、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几个层次对美国的艺术教育进行了深度的比较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的唐斌教授评论第六届中西美术教育海外研修“设计整体而精细,站位高远又颇具深度。”多次参加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修班的曼视界美术教育董事长赵曼丽在2020年1月22日谈感想表示,一连四届参加这个研修班,国内名家的精彩讲座不仅给予在教学方法和实践上很多启发,受益良多,而且在马菁汝教授的带领下亲历西方美术教育现场,通过中西美术教育比较,使美术教育者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方面地审视与理清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坚守教育本质和方向,更好地把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她还特别激动的说:“从马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位美术老师,不仅热爱美,创造美,发现美,传播美,更要在艺术教育的道路有“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爱情怀!”本次美国美育行,选取了旧金山、洛杉矶以及纽约三个大都市,将关注城市特色教育机构的横向比较与聚焦高等美术教育至基础教育的纵向研学相结合,实地的观察、探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详实的一手美国美术教育研究资料。而马菁汝教授在纽约策划举办的“花开纽约”展览则实现了她的初衷——带着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作品走出国门,以多元的艺术形式呈现中国当代美术教育者的艺术探索。“这也是当下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我们不仅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文化,更要看到中国的优秀文艺传统,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这便是“花开纽约”,让艺术之花在世界盛放。
研修班访问团参观盖蒂别墅博物馆
观摩美国洛杉矶塞拉峡谷学校高中艺术课程
第三届研修班海外访问团在英国小学观摩一年级美术课
研修班访问团在哥伦比亚大学智慧女神雕塑前合影
马菁汝教授向加州艺术大学校长与院系负责人赠送礼品
第六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海外研修“花开纽约”展览开幕现场
马菁汝教授向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周文彬参赞介绍展览情况
吸收和借鉴基础上发展中国美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西美术教育相融共生
多年来,马菁汝教授积极开展对大众的艺术普及活动,2015年,她曾与不同领域艺术教育家接受搜狐教育的专题采访,共同探讨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中大众需要怎样的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2016年曾通过CCTALK网络平台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面向海内外观众进行艺术知识直播,2017年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开办艺术普及专栏,与大众分享她行走世界各地的艺术见闻。在构建社会美术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马教授认识到当下艺术教育的社会机构的力量,而社会美术教育资源亟待整合,更需要规范。因此,在2018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成立社会美育联盟。社会美育联盟旨在国家美育政策方针指导下,把握中国社会美育的规律与全局性问题,挖掘中国美育的传统文化根脉,研究国际最新美育成果,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提升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确立严谨的学术规范,贡献社会美育领域的力量。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靳尚谊先生担任社会美育联盟荣誉主席,他表示,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美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社会美育对全民提高艺术素质至关重要。在马菁汝教授的组织推动下,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基金会携手举办“(首届)靳尚谊美育·油画高级研修班”,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最优秀艺术人才,帮助他们在靳尚谊先生亲自指导和授课下,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真诚民族情感和深厚艺术魅力的艺术精品。
社会美育联盟要站在美术、学术前沿的高度,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引领和规范社会美术教育,解决高校与基础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的问题。马菁汝教授担任社会美育联盟的创始会长,在她的组织与领导下,社会美育联盟与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华世纪坛、西班牙皇家艺术协会等海内外知名文化艺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举办多次国际性艺术教育学术活动:“家庭美育的未来”社会美育国际论坛,以及绘画作品评选活动和展览等,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而积极的反响。2019年12月,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 “美育高峰论坛”开幕式暨社会美育联盟学术年会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召开。展览运用新型展陈手段,呈现出包含了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中国表情”获奖作品展、社会美育联盟单位成果汇报展、社会美育教师优秀作品展等共计397件作品;论坛以专家主旨演讲、教师课程汇报分享、艺术工作坊等形式,从课程的角度探讨新时代的社会美育发展趋势,不仅对社会美育联盟实践活动成立以来的全面回顾与总结,也是对于中国社会美育发展的畅想与展望。
2018年社会美育联盟与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2018年与美国公使参加外交公寓金秋晚会
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中国表情”百米绘画长卷亲子活动
靳尚谊先生参观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中国表情”优秀作品展
2019年12月靳尚谊先生在社会美育联盟学术年会上发言
此外,马菁汝教授也十分关社会状况,并致力发挥艺术的力量,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地蔓延全球,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挑战。行动起来,共同抗疫,已是越来越普遍的国际共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社会美育联盟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呼吁艺术爱好者,无论年龄与技巧,拿起画笔,通过艺术形式宣传防护知识,讴歌战斗在抗疫救援前线的最美中国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携手,鼓励与支持大众,共同渡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光,迎来战“疫”成功的光明胜利,也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去。
亲子组:湖南省长沙市 蔡欣语、周婕晏《老鼠嫁女之战疫》
学生组:辽宁省沈阳市 王襄儒 《生命之舟》
学生组:福建省晋江市 陈嘉仪 《明天会更好》
学生组:澳门 陈恩琦 《风月同天·国土无双》
迄今,工作团队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投稿近万幅,通过线上艺术展览等形式,开展深度互动,利用国际平台,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在纽约时间3月4日18:30--20:0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社会美育联盟协助纽约华美协进社进行了“当恐惧蔓延:冠状病毒与人类耻辱的代价”的主题对话。“童绘战疫共筑爱心”抗击疫情公益艺术行动的优秀儿童作品也在活动中展出。一时间,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大教育背景下,倡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美术教育
自青年时代投身于油画创作与美术教育,马菁汝教授已经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二十余年,还将继续以沉稳坚定地步伐继续开拓中国美育发展的道路,而这条路也因为她对艺术教育的热忱与决心,愈发光明而宽阔。2015年8月,在接受搜狐艺术教育采访时,马菁汝教授表示,艺术教育在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在当前功利性的应试环境更应该通过艺术教育引导人们追求美,追求更加理想的人生境界,而美育恰恰是人一生的必修课。马菁汝教授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大教育,其实质是全民的终身教育,即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础,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化为模式的教育。由此,才能真正解决当下美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使公众于全方位、立体的学习中,全面提升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告诫》(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教育哲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为生活而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绘画分册》(山东美术出版社)
教育部高师课改教材《美术鉴赏与批评》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
(高熠 高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