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破解敦煌壁画中的域外文明密码
发布时间:2021-11-12 13:05 | 来源:光明日报


敦煌壁画中的经典舞姿“反弹琵琶”,其造型源于异域。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考证,“反弹琵琶”形象从异域传播到盛唐长安,再到中唐敦煌,其形象经历了从胡人变成汉人、从男性变为女性的转变。“反弹琵琶”形象的转变过程,正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交融的见证。

“反弹琵琶”形象溯源,是“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近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在敦煌研究院举行开题报告会。该项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和敦煌研究院三家单位联合,由葛承雍担任首席专家,以敦煌壁画为研究切入点,破解敦煌艺术中的域外文明密码。

推动冷门绝学研究的具体实践

“国家设立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就是要通过这些项目打通关节,推动学术的发展,最终推动文化进步。”开题评审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说。

“学术之用在于通过人们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学术的核心意义在于开发民族智慧。”开题评审专家、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说,促进学术,特别是冷门绝学的发展,意味着提升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从这个角度看,国家设立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有长远的考量和重要的意义。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设立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全国仅有20个项目入选,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文献、敦煌遗书等。作为入选项目之一,“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课题无疑是推动冷门绝学研究的具体实践。

“今天研究敦煌,中外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项课题必将对我们今天认识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敦煌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开题评审专家,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就敦煌学研究而言,据统计,国内外出版的各类敦煌著作图录达3000种以上,但是最前沿的成果仍然不多,“高精尖缺”的问题仍然存在,考古成果转化为文明史的国际影响还不够。

追求国际性的学术影响,把敦煌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列为重中之重;深度融入国际学术,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敦煌艺术、认识中国文化、认识中华文明——“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在立项之初,就把“产出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写入开题报告。

“在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海外敦煌学呈逐渐衰落之势。项目团队乘势而上搭建平台,力图开拓和掌握新时代话语权,我相信文化自信的力量和中外结合的优势,将推进百年来的敦煌研究继续‘走出去’的步伐。”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道。

走出敦煌看敦煌

葛承雍介绍,“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主要探讨域外和中国本土艺术创作的双向互动关系,即域外艺术如何影响以敦煌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艺术创作,以及中国本土的艺术创作又如何传播影响到域外。

“敦煌研究中需要解读有关中西交流的问题很多,有很多艺术造型与纹样仍是未解之谜,因此没有外来文化参照,我们很难看清不同文化的差异与融合。”葛承雍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把隐藏在敦煌艺术中的文化密码揭示出来,从厚重文化积淀中解码文化基因,多角度挖掘其中的外来文化价值。”

作为子课题项目负责人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认为:“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敦煌,这是开展研究的一个基本思路。做敦煌研究不能局限在敦煌,一定要建立在对中亚等地的相关知识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再思考敦煌。”

“敦煌学研究已经超过百年了,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出去。在中外文化交流这样一个框架下,来讨论域外文明对于敦煌图像艺术的影响,以此来论证中国文明的开放性,证明敦煌是连接中外文明的一个桥梁。这个课题最终不仅能让我们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而且还会把敦煌的意义和价值重新阐发出来。”孙英刚说。

杨富学认为,该项目突破了以往敦煌学研究的局限。“过去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却很少谈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学者敢于承认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有兼容并包的胸怀,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项目最终计划形成五卷左右的研究专著,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和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创新上有所贡献。作为一项跨学科研究课题,该项目对研究者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项目团队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和敦煌研究院三家学术单位组成,凝聚了老中青三代人和外国专家的力量,四个子课题分别由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担任负责人。

“无论是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还是最终成果,我都是抱有期待和信心的,因为团队凝聚了学界的中坚力量。”开题评审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说,期待看到该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培养出一批新的青年人才,让冷门绝学后继有人。

(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历史学家潘洵解析“网红城市”重庆… 公共|陕西7地入选2021-2023年度“… 山西太原发现距今5000多年仰韶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应… 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启动首批… 暂时进境展览品文物达成首个销售协… 讲好故宫文物故事 让世界更好了解… 王扶林:一部剧为什么能够重播1500…
推荐文章
山东九大激励措施推动深度节水控水 南京将打造全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引… 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草案公开征… 江苏省财政下达7493万元奖补“双碳… “上海指数”首次发布 计划2030年… “十四五”期间 江苏服务业增加值… 上海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 上海燃气检验检测设备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