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至7月,为配合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项目的建设,在前期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发掘。
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陶窑11座,房址2座,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兽骨等。其中,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石器有单孔石刀、石斧等,兽骨主要包括狗、猪、鹿等。
考古人员在该遗址还发现葬人灰坑1座,坑底有人骨两具,一具为成年男性,年龄约28岁左右;一具为幼年女性,年龄约2岁。两具人骨叠压略呈“十”字形,人骨周边有少量夹砂灰陶片、小块猪骨、石块。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裴静蓉介绍,该遗址与相隔约500米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镇城遗址,在时代上有早晚关系,因此该遗址可能是史前人类生活的延续,对于研究人类迁徙、聚落形态变迁、史前生产力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从甘肃省到河南省的黄河中游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称之为仰韶文化。100年前仰韶文化被发现,也开启了考古学家探寻中华文化起源的寻根之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