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5-08-04 12:04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肾病、眼病、神经病变、脚、伤口感染不能愈合、致残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除与血糖有直接关系外,还与不良生活方式、体重过重、基础性疾病、血压、血脂等因素有关。 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从日常细节筑牢健康防线,其核心在于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及时干预,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合理用药及定期体检,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一定要兼顾血压、血脂等多项指标,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后可以减少急性并发症,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果有抽烟、酗酒的习惯,或喜欢食用高盐、高糖类食物,会增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应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上多摄入高膳食纤维以及低盐、低糖类食物,增加户外锻炼。
 目标明确:一般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
 监测到位:每周至少监测2-4次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用动态血糖仪可更能精准掌握血糖波动。
 用药规范:切勿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胰岛素使用者一定要掌握正确注射方法,避免因剂量不当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控好“三高”,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糖尿病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三者协同作用会加速血管病变。
   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脂患者需通过低脂饮食、药物(如他汀类)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值范围。
    血压管理: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5g),必要时服用降压药。
    血脂调节: 高血脂患者需通过低脂饮食、药物(如他汀类)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2.6mmol/L,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油炸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咸菜、腊肉、香肠等)。 低脂饮食提倡“素多荤少,多果蔬、少肉”的原则。常吃鱼,每周至少2次,尤其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鲭鱼、鳗鱼、小黄花鱼、带鱼等;鱼、虾、肉、禽、畜瘦肉等含的脂肪不高,鱼肉中的脂肪是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维护视网膜(提高视力)等。
   如果是高血脂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
  控制目标 监测频率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4.4-7.0mmol/L ,每周监测2-4次 。
  餐后血糖应 <10.0mmol/L ,每周监测1-2次 。
  糖化血红蛋白应<7% ,每3个月1次 。
  血压应该<130/80mmHg ,每周至少1次 。
  低密度脂蛋白应<2.6mmol/L ,每6个月1次 。
  科学饮食,吃出健康控制好血糖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了“药食同源”的概念,强调药膳食疗的重要性。“药食同源”的概念延续至今,演变成了“健康与摄取适宜的食物密不可分”的观念。
 所以,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不要因为天热没胃口就不吃主食,或者吃太多凉菜。吃主食一定要做到“粗细搭配”、“餐餐有谷物”、“食物多样化”。主食换成杂粮饭、推荐选择荞麦面、糙米饭、粗粮窝窝头等升糖指数低的粗粮,而燕麦具有降脂作用,燕麦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其对于预防坏胆固醇的升高有一定作用,很适合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人常吃。
 采用低升糖指数的(GI)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豆类,延缓糖分吸收。 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每餐搭配蛋白质(如鱼肉、豆腐)和健康脂肪(如坚果)。
  主食粗细搭配,用糙米、燕麦(即食燕麦甚食)、玉米等杂粮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每日主食量约250-400g(生重)。
  蛋白质优质适量,优先选择鱼、禽、蛋、瘦肉、牛肉、豆制品,每日摄入量约0.8-1.0g/kg体重。
  限制脂肪与添加糖,少吃肥肉、黄油,避免含糖饮料和甜点,烹饪用油选择橄榄油、茶籽油、二指油等。
  多吃蔬菜,每日摄入500g以上,绿叶菜占一半以上,多吃苦瓜、黄瓜等清热降糖蔬菜。血糖稳定时可少量食用低GI水果(如苹果、梨、李子等)。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改善代谢
  选择合适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踏板等),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30-40分钟。餐后散步10-15分钟,避免久坐,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抗阻训练(如哑铃、深蹲)每周2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注意事项,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携带糖果饼干,以防低血糖;出现足部病变者选择游泳、坐位运动,减少足部压力。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并发症往往早期无症状,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眼部检查,糖尿病眼睛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眼部血管和神经引发的并发症,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或视野缺损,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可逆失明,每年一次眼底检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功能监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害,早期症状隐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泡沫尿、水肿、血压升高、乏力、皮肤瘙痒等表现,所以,每半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警惕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肾病。
   足部检查,糖尿病足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皮肤变化及轻微损伤愈合困难。早期识别并干预,可有效避免病情恶化,每日自查足部有无伤口、红肿,穿宽松鞋袜,避免神经病变引发感染,  每年由医生评估神经和血管状况。
   心血管检查,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主要由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和神经引发,可分为以下几类;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脑血管疾病、周围动脉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需早期干预。每1-2年做心电图、心脏超声,排查冠心病风险。
   细节护养,远离常见并发症诱因
   足部护理,穿宽松、透气的鞋袜,温水洗脚后擦干(尤其脚趾缝),避免赤足行走。
   皮肤防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蚊虫叮咬,出现伤口及时处理。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会干扰血糖代谢,最好完全戒除。
   注重口腔卫生,定期洁牙。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并发症贵在坚持
  通过综合管理,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风险。若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伤口不愈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是一场长久而持续的持久战,需要将血糖、血压、血脂管理融入日常,定期筛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只要控制得当,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远离并发症的困扰。   
                                                       康天娇    李梦涵    孟从嘉  温玉学

 


责任编辑:于青
最新文章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并发症 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度夏 马鞍山市第一例“人工耳蜗”开机成… 多个重磅政策集中落地 未来中国医… 好消息 京津冀三地将共享药品监管… 京津冀联合带量采购医用耗材 预计…
推荐文章
爱心让生命如此绽放 ——记桂林市… 爱心让生命如此绽放 ——记桂林市… 爱心让生命如此绽放 ——记桂林市…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重庆最新出… 新一轮留抵退税政策昨起实施 退税… 下月起,山东全装修住宅分户验收执… 山东印发新一批政策清单 增强经济… 山东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重点工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