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5-07-23 12:42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是综合管理病情的重要手段,是维护代谢健康的基础工具,结合血压、血脂等指标综合评估,能更全面防控慢性疾病,对于控制病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需要从确定监测时间、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做好血糖记录与分析等多方面进行,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最为重要的关键措施,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掌握血糖波动情况
血糖受饮食、运动、药物、情绪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变化比较大。定期监测血糖能直观了解不同时间(如空腹、餐后、睡前)的血糖水平,明确哪些因素会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为调整生活方式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血糖控制不好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每天应监测4 - 7次,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随机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以便全面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血糖控制良好且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2 - 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即可。
特殊情况,如在运动前后、饮酒后、生病、手术前后、情绪波动较大时,应增加监测次数,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1、血糖仪:家用血糖仪是最常用的自我监测最为便捷的监测工具,具有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的特点。选择时应考虑仪器的准确性、重复性、可操作性、便捷性、采血量小等因素,并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
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可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能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检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适用于血糖波动大、无症状低血糖、频发低血糖的患者。但价格相对较高。
3、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FGM):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操作相对简便,无需频繁采血,可提供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情况。
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1、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温水洗净双手,尤其是采血的手指,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准备采血仪器:检查血糖仪是否正常,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安装采血针。
3、按摩手指:轻轻按摩采血手指的指端,促进血液循环。
4、 消毒手指:用75%的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5、采血:将采血针紧挨指腹侧面迅速刺破皮肤,轻轻挤压手指两侧,使血液自然流出,将血滴入试纸的吸血区,血糖仪会自动检测并显示血糖值。
做好记录与分析
1、记录血糖数值:每次监测血糖后,应该详细记录血糖值、监测时间、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身体各方面状况等信息。
2、分析血糖数据:定期回顾和分析血糖记录,了解血糖的变化规律,判断治疗效果。如果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持续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
无论是药物治疗(如胰岛素、降糖药)、饮食控制还是运动干预,监测血糖能直接反映这些措施是否有效。例如,若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或药物剂量。
预防低血糖风险
低血糖(血糖过低)可能导致头晕、心慌、意识模糊等,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如果严重高血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实时血糖检测(如指尖血监测)就可快速识别这些危险状态。通过监测血糖,能及时发现这些危险迹象,提前采取补救措施,如进食饼干等含糖食物。
早期发现并发症风险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血管、神经、肾脏等器官,引发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泌尿生殖系统并发症,血管并发症等)。定期监测血糖并维持在合理范围,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药物、胰岛素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映近期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国际公认的血糖控制“金标准”。
总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晴雨表”,“指南针”,帮助患者和医生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健康风险。患者也需要时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并与你的主治医生保持沟通,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健康。
李梦涵 孟从嘉 温玉学
责任编辑:张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