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小区房子便宜还没人买,自从旁边马路8000多吨的垃圾山搬走后,房价涨了,住户也明显多了”“之前的秦白河就是一条臭水河,现在成了一条景观河,周围的小区都跟着增值了,检察机关又为人民群众做了一件大实事啊”……
近日,记者赴辽宁省营口市采访期间,每到一处现场,周围群众就主动向记者诉说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恰恰是当地检察机关近年来扎实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写照。
一场专项行动“刷新”城乡人居环境
从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之初,营口市检察院就结合实际调整工作思路,有的放矢地寻找公益诉讼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契合点、交叉点、切入点。2018年上半年,该市两级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农村居住环境问题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了“城市市容和农村环境整治”公益诉讼专项行动。
在营口市各行政机关急于打开工作突破口,迅速推进城市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之际,一份份高质量的诉前检察建议次第发出,让他们如获至宝。有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助力,行政机关工作质量也有了提高,一大批之前想解决但难攻克的环境难题迎刃而解。
专项行动期间,营口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0余件,监督解决了秦白河河道污染、碧流河水生态环境破坏、龙湾小区城区垃圾山、燃煤小锅炉超标排放等一批长期无法有效解决的环境问题,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36351.9吨,生产类固体废物324.31吨,城乡人居环境为之一新。
专项行动取得的良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也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全力支持和相关行政部门的理解配合。营口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汇报,营口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富就支持保障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作出指示。营口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到全市两级检察院调研、指导,又作出了《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推动公益诉讼工作越来越顺利。
杜绝单打独斗,争取各方支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营口市检察机关清醒地认识到,公益诉讼想要真正做大做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不仅需要取得上级的肯定、下级的配合,更需要“左邻右舍”的支持。基于这样的共识,营口市检察机关下大功夫,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共赢”的公益诉讼外部支持体系。
公益诉讼工作开展过程中,营口市检察院及时向该市市委、人大汇报中央、辽宁省委、最高检和省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工作的重大部署,主动汇报重大案件办理情况和工作进展,争取支持。
今年7月,营口市政府下发了《营口市公益诉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健全行政、审判、监察、检察监督良性互动机制。营口市检察院与市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12家行政机关及该市中级法院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同时,该市政府还修改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办法,把行政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回复和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装备费用和鉴定费用等办案支出,单独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公益诉讼开展提供保障。
社会力量也是公益保护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营口市检察院与该市人大、市政协共同谋划,在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中聘请了100名公益监督志愿者,邀请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保护,着力解决公益诉讼发现线索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
有了检察机关帮助,环保部门底气更足了
今年以来,营口市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专项监督活动中,盖州市检察院对域内5条主要入海河流及50余公里海岸线进行了排放源调查,发现沙河盖州市双台段存在大量洗浴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污染水体,直接影响城市地表水质量及渤海东部近海水质。
“我们采取卫星定位、拍照摄像、调取数据等方式,第一时间开展案件证据固定工作,明确了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盖州分局对上述问题未有效履行职责。”盖州市检察院民行科长张鲁介绍。
5月29日,盖州市检察院向该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该局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对沙河盖州市双台段温泉洗浴废水排放情况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
诉前检察建议发出后,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盖州分局高度重视,立即联合水利、公用事业管理等多家单位,着手在沙河盖州市双台河段建设临时性污水处理设施,此外,全速推进沙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6月3日,检察官来到现场监督整改治理情况。经环保技术监测,临时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后,水质已明显改善,洗浴废水直排的影响已得到有效控制。“有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助力,环保部门保护绿水青山的底气更足了、拳头也更硬了。”盖州市环保局局长张振洲说。
营口市农委主动邀请该市检察院对农村环境整治开展检察公益监督;营口市环保局积极协助检察机关办理了某造纸厂污染环境案;营口市检察院办理的某公司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调查取证工作得到了辽宁省、市、县三级相关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和配合,省自然资源厅指定相关业务部门及时向检察机关提供证据资料……在营口,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多方发力共护公益的局面,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看在眼里、传在口中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