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香港轩尼诗道的5G“E法亭”,调解员罗伟雄实名认证后,与千里之外的法官、当事人出现在同一块屏幕中。一场涉新加坡、香港、广州3地当事人的纠纷,通过高清网络传输,隔空调解完成。
9月28日是广州互联网法院挂牌一周年。一年来,2.7万起从天南海北提交过来的诉讼在这里网上审结,平均庭审时长25分钟。25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118件,数量居全国第一。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唯一一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承担着满足大湾区内纠纷解决需求、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使命。
面对海量纠纷,如何不陷入传统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境?“在建院之初,我们就研发了线上诉讼智慧审理平台。”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说,这一平台覆盖了所有诉讼环节,当事人无须来法院,就能在网上打完官司。
在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的基础上,今年5月,全国首个5G智慧司法便民终端“E法亭”应运而生。通过“证件+指纹+人脸”三重认证,当事人就能进入家门口的5G法亭,自助存证、立案、参与在线庭审和调解。首批“E法亭”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刚刚投放,就受到当事人欢迎。
针对湾区内互联网纠纷类型化、批量化特点,广州互联网法院推出在线示范性纠纷化解机制,邀请当事人旁听同类型案件开庭。有意思的是,旁听结束后,不少当事人便决定撤诉或和解,示范性效应得到了体现,也实现了宣判一宗、促成化解一批的目的。
“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年来的探索,为大湾区互联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评价认为,在深化粤港澳三地跨域合作上,广州互联网法院大有可为。
根据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将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网司法引擎,推动更深层次的变革,助力大湾区腾飞发展。(记者 尚黎阳 洪奕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