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召开座谈会,双方就加强合作构建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商事解纷平台进行详细研讨。
这是成都法院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的镜头之一。近年来,成都法院以司法服务保障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完善审判机制,不断延伸司法职能,通过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天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院)还打造省内首家“30秒立案、1秒缴费”的“天府智法院”,24小时不打烊,当事人随时随地可办理诉讼事项。
对标世界银行指标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围绕优质司法服务展开。
“在筹建天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院)时,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制度构建上先后出台3份基础性文件,确保涉自贸区法院案件法律适用统一,审判标准统一。”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龚成介绍,成都法院还建立错层式专业化审判机制,构建高起点、新型化、高效能的涉自贸区案件审判团队及审判运行机制。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自贸案件专门审判合议庭”,并建立“跨庭约请”审判机制,针对特殊案件或新类型案件,跨庭约请法官临时加入专门审判合议庭,构建起自贸区案件审判队伍精英化、审判机制专业化的司法运行格局。
今年1月,天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院)正式履职。这家全国首家以省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域冠名的法院,精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执行合同”等核心评估指标,制定《关于为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一流司法保障的实施方案》。围绕自贸区创新发展,制定《关于全面加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依法平等保护境内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司法实践同样贯穿优质司法服务理念。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陈瑞子介绍,以涉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案件为例,成都法院坚持以严格的司法保护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如,近年来苏泊尔、六个核桃等知名品牌在该市提起的商业维权诉讼逐年减少,年均下降超过60%。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霍尼韦尔商标案”“山特商标案”,均为司法保护外商知名品牌的典型范例,充分展现成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决心。
智能预判官司输赢“24小时”法院高效服务
今年3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起诉被告宁某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一案,通过“天府智法院”网上办理,只用3天时间便解决了纠纷。
贯彻司法便利化理念,提高服务“一带一路”法治水平。
天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院)法官助理张洪亮说,为高效解决自贸区民商事纠纷,该院依托网络打造省内首家“30秒立案、1秒缴费”的“天府智法院”。“天府智法院”24小时不“打烊”,当事人随时随地可办诉讼事项。“天府智法院”还在全国率先上线“智能预判”功能,当事人可在线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参考,对将要打的官司进行风险评估,判断输和赢的概率。
“风险评估功能,能让公众更加理性地选择解决矛盾的方式。”自贸区法院第一案原告代理人、四川英冠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静超评价。
司法便民举措,还体现在构建符合天府新区和自贸区特点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格局。
天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宿波介绍,该院组建商事ADR中心,加强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四川分会等机构合作,支持企业通过调解、公证、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快捷、低耗地化解纠纷。建立诉非协同中心,打造集纠纷调解、司法确认、立案分流、速裁快执为一体的“诉源治理长廊”,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加大对仲裁裁决、“赋强公证文书”的强制执行力度,力争商事纠纷一次性、实质化快速化解。
下一步,成都法院还将与相关部门建立点对点对接机制,促使司法与立法、行政信息互通交换和权益保护协同,共同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同时,及时发布新类型案件的审判情况、涉自贸区年度典型案例以及高发典型案例,着力发挥司法审判对投资贸易的评价、示范和导向作用,用一流法治环境为“一带一路”服务。(记者 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