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华区法院法官为孙女士计算执行款 ■ 都市时报记者 林舒佳 |
■ 都市时报记者 林舒佳
8万元借款一拖就是6年,面对法院的生效判决,依旧不还钱,就连执行法官也找不到他。被执行人刘某由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去年9月1日,被五华区法院处以15天司法拘留。刘某总算是又还了1万元。这次,五华区法院及时扣划刘某的拆迁补偿款后,刘某这才主动联系法官,急忙现身。
背景 老赖欠款8万元一直不还
孙女士和刘某是老朋友了,刘某在马街附近有一家工厂,加工实木门。孙女士曾多次借钱给刘某,都是好借好还。
2012年3月,为了周转生意资金,刘某向孙女士借款22万元。直到2013年1月,刘某陆续还了14万元,剩余的8万元却没了下文。孙女士常去找刘某要钱,可刘某要么说没钱,要么避而不见。“他说生意亏了本,钱周转不开。”
2014年,孙女士将刘某告上法庭。刘某却称,双方借款只有15万,剩余7万是利息,借款他已还清。
五华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刘某提出借款金额是15万元,但其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法院不予采纳。一审判决,刘某立即偿还欠款8万元以及相应利息。
2014年6月,昆明市中院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刘某还是没还钱,孙女士只好申请强制执行。
疑团 老赖反告原告欠款被驳回
这笔钱都还没还完,两人又在西山区法院打起了官司。不过,这次刘某是原告,孙女士是被告。刘某持一份30万元的转账记录,要求孙女士还款30万,可是没有借条。
西山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刘某无法证明双方存在债务关系,遂驳回了刘某的起诉。
“这30万转账是他上一次借款后的还款记录,怎么可能会有借条。”孙女士说,经过这两次诉讼,2人更是闹翻了。
执法 法院查扣拆迁补偿款
进入执行程序后,刘某依旧不还钱,还玩起了失踪,执行法官一直找不到他,其名下也无财产可供执行。“有1年大年三十,我们和申请人一起堵到了他,他儿子也写下担保,承诺还款,可还是没还。”执行法官林昆说。
去年9月1日,五华区法院对刘某处15天司法拘留。这次,刘某总算还了1万元,可还差7万元及相应利息未还。
今年5月,执行法院得到消息,刘某此前在马街办事处一村小组租地建盖的一处厂房将拆迁,即将领取拆迁补偿款。“我们赶紧找该片区拆迁办,多方协调后,请他们协助执行扣划刘某的拆迁补偿款60.3万元。”执行法官说。
前日上午,孙女士来到五华区法院执行局,领到了欠款及利息共8万余元。
★案例
A
老赖现身法院又遇另一债主
和孙女士一起来的还有另一名申请人许先生,他也是刘某的债主。
中午12点半左右,听到“风声”的刘某第一次主动联系执行法官,火速赶到了五华区法院执行局办公室,打算领回剩余的钱款。他没想到的是,另案申请人许先生也在办公室等他。
许先生说,他和刘某也是多年朋友,从2013年到2016年12月期间,刘某前前后后一共向他借了53万元。可这么多年下来,刘某总共还了1万多元,还差51.8万元没还。今年5月,许先生将刘某告上法庭,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刘某分2次还清51.8万元借款。
前天,在执行法官林昆调解下,刘某先从拆迁补偿款中扣除第一笔应还欠款31万元,还给了许先生。
B
欠款43万 老赖房产被查封
下午1点半,执行法官林昆的手机又响了起来,另外2起案件的当事人也赶到了五华法院。
2013年10月,王女士向李女士借款50万,约定借期1年,由王女士的母亲赵女士提供担保。可借款到期后,王女士断断续续还了7万元后,就再没了下文。
去年8月,李女士将王女士母女告上法庭,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女士于今年2月前偿还李女士43万欠款。
“我们本来是同村的,她做典当行生意向我们借款,我们总共借给她50万,可三四年过去了只还了7万。现在她生意亏了,欠的债也多,我们也同意免利息还本金,但直到现在还是没还。”李女士的丈夫说。
“我也没办法,欠款太多了,家家都要还,只能慢慢还。”王女士说,2013年她和朋友合伙做典当行生意,也帮别人贷款。刚开始还有利润,可还没有到一年就出问题了,放出去的贷款很多成了烂账,收不回来,因此她向同村多位亲友借的钱也没还上,欠款达几百万。
根据执行法官查询,王女士、赵女士名下在该村有一栋自建房,除了居住外,还对外出租,有租金收益,而且还有一套位于春城慧谷的房屋。
由于王女士仍然没有履行还款义务,前日下午3点许,执行员又匆匆赶往房管局,欲查封赵某名下一套位于春城慧谷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