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代理律师:于欢的精神状态已有所好转
发布时间:2017-03-27 14:10 | 来源:华商报


 “辱母杀人案”上诉获受理

0
“辱母杀人案”上诉获受理
0
“辱母杀人案”上诉获受理

  于欢代理律师:

  无罪辩护难度大,但我会尽力去做

  于欢的姑妈:

  卖树卖废铁筹钱,希望帮侄子减刑

  >>案件焦点

  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判无期到底重不重?

  26日,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持续发酵,最高检、山东省高院、山东省检察院、山东省公安厅及聊城市官方先后发布声明表达“高度重视”。聊城市官方表示已全面调查“警察不作为、高利贷、涉黑犯罪等问题”。

  最高检已派员赴山东调查

  26日,“辱母杀人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检高度重视,已派员赴山东阅卷并听取山东省检察机关汇报,正在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

  对于欢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将依法予以审查认定;对媒体反映的警察在此案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将依法调查处理。

  根据法律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最高检领导地方各级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工作,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工作。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决定,有权予以撤销或变更;发现下级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有错误的,有权指令下级检察院予以纠正。

  山东省高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案卷

  26日上午10时许,山东省高院通报称,山东省高院已于24日受理此案,已依法组成由资深法官吴靖为审判长的合议庭。现合议庭正在全面审查案卷,将于近日通知上诉人于欢的辩护律师及附带民事诉讼上诉人的代理律师阅卷,听取意见,法院将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审理。上午11时38分许,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转发山东省高院的情况通报。

  山东省检察院通报称,对社会公众关注的于欢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等,将依法予以审查认定。成立由反渎、公诉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媒体反映的警察在此案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等问题,依法调查处理。

  此外,山东省公安厅高度重视,26日上午已派出工作组赴当地对民警处警和案件办理情况进行核查。

  聊城调查“警察不作为”

  于欢故意伤害案经报道后,聊城市立即成立由市纪委、市委政法委牵头的工作小组,针对案件涉及的警察不作为、高利贷、涉黑犯罪等问题,已全面开展调查。将全力配合上级司法机关的工作,依法依纪进行查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涉黑头目吴学占已被逮捕

  26日下午,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办案民警处获悉,山东“辱母案”涉黑团伙头目吴学占已被警方逮捕。

  据《南方周末》报道,2016年4月14日,11名催债者当着苏银霞的儿子于欢的面用极端手段羞辱其母。催债者头目即为吴学占,其对外身份为冠县泰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法人代表。

  2016年8月11日,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发布公告称,受聊城市公安局指派,2016年8月3日,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将冠县吴学占黑恶势力团伙摧毁,首犯吴学占已被抓获,并查清了吴学占等人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同时向外界征集该团伙违法犯罪线索。

  于欢代理律师接受华商报采访时称——

  无罪辩护难度大但会尽力去做

  昨日下午,就于欢案的最新进展,华商报记者采访了于欢的上诉代理人——河北邯郸十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殷清利。

  于欢的精神状态已有所好转

  华商报:案件有哪些最新进展?

  殷清利:山东省高院昨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已于3月24日受理了于欢上诉一案,合议庭现正在全面审查案卷。

  华商报:下一步你要做哪些事情?

  殷清利:我不是一审律师,并不掌握案件的卷宗。目前最重要的是调阅卷宗,详细了解案情。今天(26日),我已经草拟了阅卷申请,明天(27日)上午,我将向山东省高院递交阅卷申请。

  华商报:代理该案后,公检法部门有没有和你联系,沟通相关情况?

  殷清利:目前暂时还没有。

  华商报:案件的难点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辩护?

  殷清利:该案的难点在于法律和道德、伦理的交织与冲突,我们将做无罪辩护,既要关注大众呼声,维护当事人权益,更要尊重法律法规,依法辩护。我知道无罪辩护的难度较大,但我会尽力去做。因为尚未调阅卷宗,辩护思路目前暂无法确定。

  华商报:接手该案后,有没有同行声援你?

  殷清利:有,网上有声音,也有同仁打电话表示对我的支持。

  华商报:无罪辩护时,你会采纳网友的声音吗?

  殷清利:网上声音很多,各种说法都有,但我们是独立辩护,一般不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我们将通过卷宗发现问题,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我们会对照参考网友和同行的呼声、意见以及想法,如果意见、建议可行,我们会校正自己的辩护意见。

  华商报:这几天你和于欢见过面没有?他的精神状况如何?

  殷清利:2月下旬提起上诉时,我和于欢见过一面。当时他的状态不是很好,当我给他讲了我的辩护想法后,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有所好转。最近我们没有再见过面。

  “昨天还有压力 今天轻松多了”

  华商报:于欢知道他的案件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吗?

  殷清利:他有可能通过管教知道了此事,也可能不知道。近日调阅卷宗后,我准备和于欢再次见面。

  华商报:代理此案,你有没有感觉到压力?

  殷清利:老实说,昨天(25日)我还有压力。我看到了网友对我个人安危的担心与提醒,在此对全国的网友表示感谢。今天(26日),最高检、山东省公安厅发布相关消息后,我顿时没有了压力,感觉一下子轻松多了。有最高检、最高法的重视和关注,黑恶势力还敢嚣张吗?

  华商报:你对二审有什么预期?

  殷清利:该案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事件,相信法院会公正、公平做出审判。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案情脉络

  暴力催债引发血案

  山东聊城女企业家苏银霞因经营工厂资金周转困难,向地产公司老板吴学占借款135万元,月息10%。此后陆续归还现金184万,以及一套价值70万的房屋抵债,还剩大约17万余款实在没有资金归还。因此,苏银霞遭受到暴力催债。

  2016年4月13日,吴学占在苏银霞已抵押的房子里,指使手下拉屎,将苏银霞按进马桶里,要求其还钱。苏银霞曾多次拨打110和市长热线,但并未得到帮助。4月14日,11人的催债队伍骚扰苏银霞的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将苏银霞母子,连同一名职工控制在接待室进行辱骂、殴打。其间,催债人员杜志浩甚至脱下裤子,露出下体,侮辱苏银霞,令苏银霞的儿子于欢濒临崩溃。外面路过的工人看到这一幕,让于欢的姑妈于秀荣报警。多名现场人员证实,警察接警后赶到接待室,说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看到警察要离开,报警的于秀荣拉住一名女警,并试图拦住警车。

  被催债人员控制的于欢看到警察要走,站起来试图冲到屋外唤回警察,被催债人员拦住。于欢从桌上摸到一把水果刀乱捅,杜志浩等4名催债者被捅伤。其中,杜志浩因失血性休克死亡。

  2017年2月17日,聊城市中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中新、《华西都市报》、《法制晚报》等 本组图片均据《华西都市报》

  华商连线

  受辱母亲“陈情书”曝光

  儿子是激情自卫

  于欢姑妈称,给冠县领导写“陈情书”,但作用不大

  “于欢的爸爸不在家,也联系不上,她妈妈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抓了。如果我不出面,他们家可能真就散摊了”。昨日,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于欢的姑妈于秀荣近乎带着哭腔。

  卖树卖废铁凑钱

  希望多赔偿能获减刑

  于秀荣告诉华商报记者说,于欢是弟弟的儿子,今年21岁。高中毕业后即到他妈妈的厂子帮忙。于欢性格较为温和,也很懂事,平时从不和人争斗。案发后,聊城中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于欢说家里没钱无法再打官司了,他打算不上诉了。她安慰鼓励侄子,一定要上诉,哪怕砸锅卖铁,她也要帮侄子请律师打官司。后来,她找到了河北律师殷清利。律师说可以免费帮她打官司,她说东拼西凑筹钱,打算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看看能否为侄子获得减刑的机会。

  于秀荣说,侄子被抓后,她将自家院里多棵白杨树都砍了,卖了将近8000元钱;又将工厂里的废铁卖了3万元,又从于欢姥姥那里筹了一些钱。总共凑了10万元,她打算二审开庭时,作为赔偿,希望能为侄子获得减刑的机会。

  于秀荣说,于欢案发后不久,冠县警方先后以“私刻公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将苏银霞拘留,至今仍在押。苏银霞被拘后,因为害怕,她的弟弟(苏银霞丈夫)从家里跑了,到现在都联系不上,也没主动给他们打电话。“他可能还不知道儿子被判无期,如果知道,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替儿子申诉的。”于秀荣说,家里的公司都是苏银霞在打理,她的弟弟基本没参与。

  于欢母亲“陈情书”详述遭遇

  催债者把她的头往马桶里按

  至于网上传播的“陈情书”,于秀荣说,那是案发后于欢的妈妈苏银霞写给冠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情况说明,还给冠县公安局领导送了一份,但作用不大。

  在这份情况说明中,苏银霞描述了自己遭遇催债的详情。2016年4月1日,房门被吴学占强行撬开,门锁被换,房屋被霸占,家具被清出。4月13日,110到家里调查后先下楼了,房间里就剩下她和吴学占等人,吴学占先是对她破口大骂,接着就让手下拉屎让她吃,并强行扭住她的胳膊,将她推到卫生间,把她的头往马桶里按,还抢走她的手机,并删除通话录音……

  苏银霞还在情况说明中称:“此次事件造成如此不良后果,我们深感悲伤,我们误入高利贷陷阱,害了自己,也伤了别人。我儿子在遭受长时间的凌辱折磨,又亲眼目睹母亲受辱受难的情况下激情自卫,造成恶果,谨请领导慎重考虑并关注本案:本案的发生是由于对方的挑衅和侮辱行为而造成,我儿子是出于自卫而为,恳请领导予以关注。”

  于秀荣透露:

  阻拦警察离开 未看见刺杀场面

  于秀荣还透露,于欢出事后,苏银霞被警察带走,此前曾告诉她:“就是再气,我也不能死,我死了,孩子出来后就见不到娘了。”出事前,于秀荣从未见过苏银霞流泪。出事后,她则常常看到苏银霞一边吃着饭,一边出去偷偷抹眼泪。但苏银霞在人前还得装坚强,“毕竟做过老板”。

  “于欢妈妈被那些人侮辱时,我看到了。但于欢刺杀那些人,我没看见。因为我当时正在门口阻拦正准备离开的警察……我没想到出事,我见警察要离开,就在警车前头拦住车,说你们不能走,你们走就把我轧死吧,如果你们走了十几个人就侮辱他们两个,要是出了人命怎么办?就这个时候我抓了一个女警官一下,她把我胳膊甩掉说‘别告诉我,告诉我干什么’,说了我一顿。”于秀荣接受采访时表示,于欢刺人一幕,实际上就是在警察准备离开时。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五大争议引舆论关注
1
观点1

  被告人没有无限防卫权

  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段万金表示,根据于欢案一审判决表明,高利贷者只是非法拘禁,侮辱、猥亵于欢的母亲,高利贷者并没有试图强奸更没有实施强奸于欢母亲的行为,对非法拘禁侮辱猥亵法律上并没有赋予受害人或者第三人无限正当防卫权,法律只赋予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无限防卫权。

  从判决上看,高利贷者对于于欢母亲的侵害性质没有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这样的程度,于欢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毋庸置疑。

  段万金认为,从伦理上讲,由于是于欢母亲被非法拘禁侮辱猥亵,在量刑上一定要有明显区别,同时鉴于本案死者严重过错,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观点2

  法律应用应考虑人性伦理

  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惠律师表示,《刑法》第20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责。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责,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唐惠说,于欢作为儿子,面对寡不敌众、母亲被侮辱的具体境况,家庭角色、人伦道德都决定了他必须起身反抗以保护母亲,这符合社会大众伦理道德,符合人性。当他拿起刀子时,置身于当时特殊处境和状态中,社会常识告诉我们,不可能再像要求普通人一样要求他冷静思考。因此,对于被告人于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必须放在本案特殊的环境中考虑,按照人性的正常伦理思维去考虑于欢行为的尺度、分寸。也就是法律是超越人性,还是理解人性。对人性、伦理道德的精确判断,显示了法律的智慧,这也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尺度。于欢保护母亲的行为造成死伤的严重后果,法律即要保护被告人于欢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官在运用自由裁量权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既要考虑法律规定,也要考虑人性、伦理道德。

  观点3

  被害人是否有侵害行为很关键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表示,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下列五个要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1)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3)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4)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5)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赵良善说,一审法院审理查明部分认定,因系被害人一方集结多人,采取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秩序,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侮辱谩骂他人的不正当方式讨债引发的,未认定被告人于欢是否遭殴打。但被告人于欢辩称自己是在遭对方殴打后实施的侵害行为。本案的关键就在于被害人是否实施了侵害行为,被害人的侵害行为主要表现在是否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是否有殴打行为。如果有证据证实被害人有侵害行为,于欢的行为有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

  《刑法》规定,如果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可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结合本案,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在此罪基础上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由于造成了严重结果,“免除处罚”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宁军

  观点4

  于欢防卫过当 应显著减轻处罚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家赵秉志认为,本案性质上是故意伤害,但是以单纯的故意伤害定罪,还是以防卫过当的故意伤害定罪,是不一样的。以单纯的故意伤害、否定行为人的防卫前提来定罪判刑,我认为是不准确的;一审判决所谓从轻量刑判处无期徒刑,我认为也是量刑畸重的。于欢案一审判决没有考虑到防卫因素而给予减轻处罚,定性错误、量刑畸重。

  赵秉志认为,结合本案看,于欢构成防卫过当。判决书认为不存在防卫的前提,不构成防卫的紧迫性,“这是不对的”。赵秉志说,按照一审判决书的描述和认定,于欢和他的母亲实际上受到了三种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第一是限制乃至剥夺人身自由,这是一种非法拘禁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二是侮辱行为,包括语言侮辱和行动的侮辱,这种侮辱也是违法犯罪行为;第三是警察离开房间时对方不让于欢和他母亲走,还殴打他。而且,警察来了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在于欢母亲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现实侵害的情况下,他感到情势比较危险,基于保护自己母亲合法权益和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对围在自己身边要群殴他的几个违法犯罪分子展开反击,刺伤了他们。这完全是基于正当防卫目的的反击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件,不能否认其正当防卫的前提存在。

  赵秉志表示,至于在这种情况下于欢拿起武器进行防卫,不能说因为对方没有凶器,他就不能用武器。因为对方人多势众,而且对方已实施多种违法犯罪行为。但于欢的防卫行为导致了严重后果,应该说,尽管有防卫前提,但于欢的行为还是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符合《刑法》第20条第2款防卫过当的规定,因而应当以防卫过当构成的故意伤害罪定性,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那么,究竟应当选择适用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本案在一死二重伤一轻伤的情况下,如果免除刑事处罚,也许会失之过宽;而适用减轻处罚,较为稳妥与公正。但一审判决只是略为从轻处罚,只考虑对方的过错,没有考虑到防卫因素,没有给予减轻处罚,显然是处罚过重了。”赵秉志表示,“按照法律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应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那么减轻处罚就是要低于10年有期徒刑,而且我主张可以考虑较为显著地减轻处罚。” 据财新

  观点5

  于欢是对不法侵害的反击 属于正当防卫

  山东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者柳忠卫教授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这里的正在进行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只要不法侵害行为还在实施,就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具体到本案,对方有两个不法侵害行为:一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二是非法拘禁。于欢如果是在对方实施强制猥亵侮辱行为时实施防卫行为是最好的时机,但他当时选择了忍耐。于欢的防卫行为针对的是非法拘禁行为。只要于欢等人的人身自由还被非法限制,非法拘禁行为就一直在持续过程中。于欢为反抗非法拘禁而实施暴力,是典型的对不法侵害的直接反击,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只是超过限度而已。

  两大疑点

  1.判决书为什么没提侮辱细节?

  此前有媒体采访目击者时提及,催债者对于欢的母亲苏银霞的侮辱行为,不仅仅包括脱裤子,脱于欢的鞋来堵嘴等,还有如放黄色录像,以及将烟灰弹到苏银霞的胸口等行为。

  3月25日,记者从于欢代理律师处获得一审判决书。在这份判决书中,关于催债者对苏银霞的侮辱行为,如放黄色录像,以及将烟灰弹到苏银霞的胸口等证人证言证据,确实未能得到体现。

  按照我国法律,当证据被提出后,均需记录在案,只用“采信”及“不予采信”予以区别,这种没有记录在案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25日,记者尝试与聊城市冠县公安局工业园区派出所联系,求证为何判决书提及证据与证人所提供的证据不符,但电话并未拨通。

  2.一审法院没认定催债者涉黑?

  3月25日下午,“辱母杀人案”的二审代理律师殷清利介绍,案发当天,参与讨债的人因为涉黑被专案侦查。聊城市中院一审中,不仅对于于欢自首没有认定,而且对催债者涉黑的问题也没有认定。

  “辱母案”上亿评论

  请珍惜民意助推法治

  “辱母杀人案”一曝出,立马引爆了舆论,据媒体报道,全网上亿条评论刷爆这个春日的周末。这不无原因:能引发裂变式传播的事件,必有其能击中公众痛点与共鸣之处。

  “辱母杀人案”能从极端个案变成刷屏话题,能让互撕成习的舆论场罕见地、一边倒地表达某种态度,也必然是因为它投射的现实截面与人们的遭际可能有重叠。其发生逻辑与具体情节有较强的代入感,为人们的移情提供了落点——与其说是公众关心于欢,不如归结为人们从于欢身上看到了自己。于欢的遭遇,未必具有什么普遍性,但至少有两点触碰到了人们的痛感神经——个人在面对近乎极端的羞辱时如何以对,还有执法和司法层面能否为个体实现权利救济。前者关乎人心人伦,后者关涉法治正义,二者都连着公民尊严。

  像唐慧案和聂树斌案等,汹涌的舆论都对案件趋于公正的走向,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辱母杀人案”激起的舆情波澜,同样可以成为推动法治向前行进的重要力量。

  在“辱母杀人案”事件上,有人提醒不能混淆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防卫的概念,认为只有刀架在脖子上才能防卫,有人则指出,于欢杀人时“辱母”行为已结束,刀刺属于防卫但过当……这些专业见解糅合在一起,对司法实践不乏参考价值。

  “辱母杀人案”引发的讨论是海量的,这些井喷的讨论承载着厚重的舆论监督诉求,也该成为兑现法治正义的“助攻”。 新华

  让百姓从“辱母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当着已经成年儿子的面,凌辱其母亲,在崇尚“百善孝为先”的国度里,实际上已触碰了“自作孽不可活”的人伦底线。尽管,“血亲复仇”式的私力救济不被允许,只能寻求正当途径的相关救济,可是,当处于极度屈辱、激愤、恐惧状态下,法律不能苛责一个人具备超强心理素质和克制能力,而采取完美理性的维权方法。

  “辱母杀人案”之所以引起举国刷屏,很大程度上在于法院过于苛刻和追求完美——“本院认为,被告人于欢面对众多讨债人的长时间纠缠,不能正确处理冲突,持水果刀捅刺多人,致一名被害人死亡,3名被害人受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被害人一方对本案的发生具有过错”等情节,减轻处罚判处于欢无期徒刑。如你所知,正是这样的判决,不难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或许,法院之所以认定“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更多是因为杜志浩等人毕竟是“讨债老手”,虽已涉嫌寻衅滋事、强制猥亵、非法拘禁等,但终究没有造成多么严重的身体伤害。不过,当着儿子的面猥亵母亲,这对于欢母子的人格尊严和精神伤害,要远甚于显性暴力。关键是在这之后,警察赶到现场并没有制止讨债人对于欢母子的控制,只留下“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看着警察要走,“于欢母子试图跟着警察出去,但被杜志浩等人阻止……”,血案随后发生了。

  经受了凌辱,可能还在等待“救星”,但当意识到警察也帮不到他们母子的那一刻起,于欢的心理崩溃、绝望,是可以理解的。济南公安官微发文称,“情感归情感,法律归法律”,澎湃的民意聚焦并非情感的宣泄,事关一个法律适用问题——此案到底属于故意伤害,防卫过当还是正当防卫?

  其实,近些年,不少案件曾掀起过“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的争论,连法学界也有声音认为,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过于苛刻了。某种意义上,“辱母杀人案”,只是将正当防卫的苛刻认定标准再一次公开呈现而已。最高检已介入,我们相信终会有一个说法,让老百姓从这一举国牵挂的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杨鹏

  “辱母案”背后的金融困境

  现在,舆论正义基本都围绕着法律和伦理展开。换个角度看,这起案件的发生有个先后顺序,如果女企业家苏银霞不借下这笔高利贷,也许没有后面事情的发生。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案件发生当地,金融秩序有没有发生扭曲?如果存在的话,这种扭曲是否具有普遍性?

  的确,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快速发展,街头各类“财富公司”“理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网上也出现形形色色的P2P借贷平台。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但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其规范性和风险性问题,不容小觑。

  在情和法上,人们能够接受民间借贷的适当高成本,但高利贷并不在此内。高利贷的危害,已然不言而喻,这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其中明确,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以上的为无效。苏银霞遇到的是高利贷,所还本金,已经远远超过36%的杠杠。

  既然法律已然作出明确界定,为什么高利贷还堂而皇之存在?发生争议了,为什么没有法律的及时干预?到底是借贷人不知道寻求法律救济,还是寻求救济未果?或者是认为寻求无用?有人讲,在现实中,高利贷者一手拿钱袋,一手拿棍棒,不见钱就见血,行使暴力有恃无恐。这种有恃无恐的情况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这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刺死辱母者》中有一段话:民警进入接待室后,说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这显然给人带来了丰富联想。

  因为高利贷而发生的悲剧,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一个地方存在大量高利贷时,已然说明这个地方的金融秩序处于扭曲中;而借贷双方只能通过暴力解决,更说明缺少必要的纾解和救济渠道。如何破解融资难,如何破解因为融资而发生的冲突——辱母案背后的金融秩序扭曲,甚至更值得关注,而这也可能比重审这起案件还要艰难。 毛建国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广东司法厅对“杭州保姆纵火案”辩… 内蒙古全面推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 第六届“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 宁陕县司法局全面启动法律援助值班… 杭州市第二届“十大律师先锋”之新… 山东德衡(济宁)律师事务所团队做… 北京市盈科(济南)律师事务所风险… 无店面无证件均入驻外卖平台 律师…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