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戴云山下的小城德化,一汪浐溪溪水穿城而过。这里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为了更好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近年来,德化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牢固树立“守护绿水青山、彰显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切实履行环境资源审判职责,以司法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补种复绿,司法“吹绿”浐溪岸
初夏的早晨,浐溪两岸绿柳拂动,白鹭翩翩。浐溪是德化的“母亲河”, 发源于戴云山南麓,环绕德化县南部,是德化县城供水的主要水源。
然而,就在这番美景之下,不和谐的景象也时有发生。2017年,被告人陈某为“走捷径”、少审批,将废弃土渣倒入浐溪流域岸边,造成当地植被掩埋破坏,非法占用林地面积达到了15.987亩,破坏了林地资源。案发后,陈某如实供诉了犯罪事实,但是单纯地让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能挽回被毁坏的林木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不能简单一捕了之、一诉了之,更应当注重恢复性保护,走恢复性司法之路。”该案承办法官林金盛感叹道。为了更好地保护浐溪上游生态环境,他要求被告人履行“补种复绿”生态修复责任,在被破坏的林地上种植相应数量的杉木,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据了解,该起案件是德化法院首起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一直以来,该院注重发挥生态司法力量,以恢复性生态司法理念守护德化的绿水青山。其中,“补植复绿”作为以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创新机制,要求实施毁林犯罪的被告人在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承担起恢复林地的责任,以挽回其造成的生态破坏损失。同时,将复绿行为纳入被告人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以增强对环境资源的恢复性保护。
为更好保护生态资源,该院还会同多家单位联合制定《关于德化县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非诉行政执行无缝链接机制的贯彻意见》,建立诉调衔接、纠纷排查、信息共享、预防和减少涉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违法犯罪制度等机制,推动健全生态环境综合防护体系。
从严审判,司法“撑腰”戴云山
德化县域内森林覆盖率78.4%,位居全市第一,素有“国家园林县城”之称。境内的戴云山更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有些地方尚保存着成片的半原始森林,有红豆树、东方古柯等国家珍稀林木和樟、楠、栎、黄山松等福建乡土珍贵树种。
登临戴云古寺,聆听花鸟鱼虫之鸣叫,观赏山岚美妙之雾色,如此秀丽的风景离不开司法力量的保护。回忆起审理的案件,张法官向我们介绍了一起红豆杉盗伐案件。由于红豆杉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珍稀植物,一棵红豆杉要几年甚至十年时间才长粗一厘米左右,而盗伐者在油锯和斧头的帮助下,只要不到一分钟就能把一棵上百年的老树伐倒,犯罪分子一个晚上甚至可以达到数万块钱的非法收入。在这样的高额诱惑下,2015年,叶某伙同其他犯罪分子,携带油锯、斧头等工具,驾驶摩托车窜到德化县的“黑石坑”山场,采伐红豆杉2株,并加工制成原木18节,所幸在搬运时被群众发现,公安机关介入后破案。经鉴定,被采伐的“黑樟丝”有2株、计2.3982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一棵已经100多年的树龄。最终叶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万元。
“红豆杉数量越来越少了,我们不仅不能乱砍,更要加大保护力度!”旁听庭审的村民们感触很深。该起案件通过巡回法庭的方式进行审理,不仅惩罚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又增强了公众的环境守法和环保意识,真正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该院将公开庭审、集中宣判作为工作常态,以案说法、以法育人,引导社会公众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发挥审判的教育引导功能。五年来,共审结涉生态环境刑事案件40件,严厉打击了破坏生态资源的犯罪行为,有力地震慑一批违法犯罪分子。自2014年来,德化法院已有三年被评为福建省“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单位”。
诉前解纷,司法“融入”百姓心
每个月逢二、七的清晨,薄雾中的德化县美湖镇古街早已人声鼎沸,打破了古街往日的宁静。这是美湖镇的赶圩日,四里八乡的人们都聚到古街,或添置物资,或兜售商品。
一束阳光穿透云雾打在千年樟树王上,给翠绿的大樟树穿上了金装,集市上人声鼎沸。德化法院法官也利用赶圩的日子早早来为乡亲们提供法律服务。依托设立在鑫阳铁矿、石龙溪采育场的的矿区、林区法官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普法宣传,已经成为法官们的定期规定动作。
林法官同往常将在集市上普法,李某拿着一份起诉书要求林法官主持公道。原来,十几年前,李某和几个兄弟约定共同开垦林地,种植了一片松树,由于当时只手写草拟了一份约定书,约定各自所占份额。后来李某的父亲过世,李某与其他叔叔伯伯商议林权归属问题,但李某叔叔却称其父早已将林权转让,并拿走了转让款,但李母则称,林权并没有转让,款项也没有支付。为此,双方矛盾激化,两家也从此不再来往。
林法官联系李某叔叔,约他到赤水法庭进行调解。两家人都认为自己吃亏,见面后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林法官首先平复双方的激动情绪,再耐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对争议的林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后,确认该林地并未转让成功,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也解开了他们多年的心结。樟树王数千百年间屹立在美湖边上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法官也以他们的辛勤耕耘守护着一方安宁。
这是法官工作室诉前调解纠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化法院以法官工作室为依托,将其作为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的前沿阵地,通过现场办公、与“生态联络员”保持电话联系,座谈等方式,推进生态司法保护常态化。同时,该院以“赶圩普法”作为发现纠纷、化解矛盾的一项工作机制,把单向普法转变为双向互动,推动刚性法律条文人性化地融入百姓心间,广受群众欢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司法”。(陈公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