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物美大卖场玉蜓桥店的冷冻黑猪腔排回落到了29.98元一斤。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杨天悦 马婧
最近,猪肉价格止涨回落。北京新发地监测数据显示,白条猪批发均价相比10月29日已经降了15.92%。在扩大猪肉进口、促进生猪生产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猪肉供应能力逐渐恢复,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实现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批发价回落部分超市促销
“半个多月前去新发地市场,后腿肉还是28元一斤,前两天降到24元了,排骨也从30元一斤降到了25元多。”家住丰台区的蒲女士高兴地说。
超市里,猪肉也出现了降价势头。在大兴区一家物美超市里,冻猪肉已开始促销,一斤通脊肉的价格降到了30元以内。
西红门一家欧尚超市里,黑猪肉正打7折,原价59.8元一斤的五花肉,打完折40元出头。工作人员说,普通排骨现在是35.6元一斤。“上周三调了一次价,降了一块多。”
肉价呈波动下行态势
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不过进入11月以来,肉价呈现出波动下行的态势。新发地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29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曾经冲高到25.13元一斤,此后开始下滑。11月15日,批发平均价已下降到21.13元一斤,半个多月降了15.92%,这样的降幅将很快传导到商超零售端。
“价格下滑一方面是对前期价格过快上涨的回调,一方面也是供应能力逐渐恢复的表现。”新发地统计部人员分析,总体来看,白条猪价格像10月份那样快速上涨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我们认定10月后期出现的25.13元一斤的价格就是今年的肉价峰值,甚至是本轮肉价上涨的峰值,后期肉价突破这个峰值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16省市猪肉价格总指数已连续两周环比下跌。根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11月8日至14日期间,猪肉批发价格为24.92元每斤,一周下降了4.4%。这也是进入11月以来,猪肉价格首次出现连续5日下降的情况。
政策“组合拳”效果初显
今年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地方环保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出现较大程度下滑,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政府相关部门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恢复猪肉生产,稳价保供。
国务院常务会议自8月21日以来,两个多月里四次聚焦猪肉价格,各部门、各地方都拿出了遏制猪肉价格上涨、确保市民“菜篮子”供应的系列举措。
近来,养殖场户补栏增养积极性明显提升。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为9.1%,9月降幅收窄至2.8%,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则增长0.6%。“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分析,生猪生产整体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