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临期食品,如何化浪费为消费
发布时间:2019-08-23 09:00 | 来源:广州日报


  以两成价格买到原价过百元的进口儿童牛奶;市场上70元一袋的日本麦片,50元买两袋;欧洲进口红酒5折出售……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部分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被卖出了“白菜价”,让消费者大呼划算。

  临期食品怎么处理,一直是困扰商家和企业的难题。过去,往往只有对新鲜度要求较高的食品才会打折甩卖。但现在,很多保质期相对较长的食品也“走”上了临期食品的货架。这些产品之所以“自降身价”,并不一定是因为质量打了折扣。就拿临期食品中的“爆款”——进口食品来说,其高昂的价格本就让人望而却步,很多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只是抱着尝鲜的心态,这就意味着,商品本身的需求弹性较大。一旦生产日期看起来有点久远,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若是商家不做出价格调整,这类食品常常难逃因过期而被销毁的宿命。于商家而言,这意味着成本增加;于社会而言,则意味着资源浪费。

  因此,商家根据商品属性,对临期食品价格稍作调整,为销量带来可观的提升,确实是一种减少浪费、减轻商家库存负担的好举措。甚至有人还发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开起了连锁进口折扣店,专门做临期食品这门生意。但商家在抓住商机的同时,也别忘了守好食品安全的底线。

  食以安为先。要规避临期食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商家必须更仔细地做好商品更新和区分标识。首先,临期食品在售卖前,应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并确保单独出售。其次,一些地方已经针对不同类别食品,设立“食品保质期临界”的六级标准,划出明确的时间期限,相关商家要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认真执行。最后,商家还得严格把好质量关。笔者就曾在临期食品的货架上看到过期食品。所以,商家只有及时做好临期商品更新,杜绝翻新销售过期食品等越线行为,临期食品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门生意才能走得长远。           (许晓芳)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北京涉非法“一日游”投诉同比下降… 物业费捆绑电梯卡 物业装"梯控"… 猪肉批发价回落 "组合拳"下明年… 携号转网闯关三难点 靓号转网难怎… 万能型年金险藏“花招” 业内提醒… 38%的老年人会后悔购买某款保健品 … 405家A级景区被取消等级 金字招牌… 武汉抽检379批次自行消毒餐饮具43…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