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起底“赚钱”类APP:用户或被拉入传销泥沼
发布时间:2019-08-05 09:07 | 来源:北京日报


近两年,新兴互联网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送钱”APP成为其中一景:看新闻可以赚现金,刷视频可以拿红包,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也可以有收益。让人不禁感叹:天上真能掉馅饼?

馅饼是假,陷阱是真。媒体调查发现,上述这些APP,在用户按要求刷完任务后,或是压根儿无法提取现金,或是拿成千上万个虚拟“金币”忽悠人。更可恶的是,这类APP还热衷于“空手套白狼”:当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准备提款时,它们已经把隐私卖给了兼职、刷单、网贷等灰色产业;当用户按照任务要求积极推广、频频“收徒”时,其实已经陷入了传销的泥沼。至于这些APP里俯拾即是的垃圾信息、防不胜防的色情“擦边球”以及“黑五类”广告,就更是一味媚俗恶趣味。某种意义上,“赚钱”APP如同希腊神话里的海妖塞壬,用金钱的“歌声”将无所防备的用户拉入“深海”。

金钱驱动模式大有发扬光大之势,背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毕竟当下流量愈发昂贵,一些初创公司不得不以此“拉新促活”,在台面底下再搞些小动作回笼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饮鸩止渴。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既然通过“送钱”就能拉拢用户、留住用户,那么诸如内容建设、模式创新以及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就沦为次要考量。如此本末倒置,何来核心竞争力?

更要看到,“送钱涨粉”,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带坏整个行业的风气。中国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后来居上甚至引领世界,正得益于一批公司的积极创新、精益求精。从头部公司的发展模式来看,往往是以互联网的便利改善了生活中的痛点,继而形成了营利闭环。相比之下,“送钱涨粉”一时风光却没有自我造血能力,其实后患无穷。

“送钱”APP把推广重点放在三四线城市,就是吃准了当地部分用户辨别力差、收入不高、时间充裕等特点,甚至被坑了也浑然不知。结束这些网络平台的野蛮生长,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醒用户保持清醒,也需要监管的介入。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倒逼平台加强广告审核,同时强化对这类平台的运营资金监管,防止出现“跑路”现象。在这方面,前车之鉴不少,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警惕。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北京涉非法“一日游”投诉同比下降… 物业费捆绑电梯卡 物业装"梯控"… 猪肉批发价回落 "组合拳"下明年… 携号转网闯关三难点 靓号转网难怎… 万能型年金险藏“花招” 业内提醒… 38%的老年人会后悔购买某款保健品 … 405家A级景区被取消等级 金字招牌… 武汉抽检379批次自行消毒餐饮具43…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