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粤拟建成5600公里碧道
将建六条特色廊道,构建珠三角1小时优质生活圈
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25日,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再次对这项工作做出重点部署。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7月底《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专家咨询会的基础上,更为细化的《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近日已形成讨论稿,对我省碧道建设任务进行了进一步具体明确。
其中,第一个阶段:到2020年4月底,完成“1+10”省级碧道试点180公里的任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初步建立“广东碧道”品牌。
第二个阶段:到2022年,建成5600公里的万里碧道(注:1里=0.5公里),其中珠三角地区(大湾区)为建设重点,共3645公里,占全省总长65%。在各地市分布方面,广州1000公里,深圳、佛山、东莞均为500公里或以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则因地制宜开展。
第三个阶段:到2035年,全省碧道总长度达2.56万公里,形成覆盖全省的万里碧道网络,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
在珠三角地区(大湾区)碧道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是,规划提出拟建设六条特色廊道,在1小时轨道交通等时圈范围内,构建珠三角1小时优质生活圈。
这六条特色廊道分别是:环湾国际水岸碧道(位于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区)、广佛活力都会碧道(位于流溪河/平洲水道—珠江前后航道—狮子洋、东平水道—潭洲水道—沙湾水道)、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碧道(位于茅洲河—大沙河—深圳河—龙岗河)、湾区东岸水乡碧道(位于增江—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潭江侨乡碧道(位于潭江—江门河)、西江大河黄金水道(田园段)(位于西江干流—磨刀门)。
“从试点情况来看,碧道建设不仅是推进生态建设的有效抓手,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明显作用。”广东省碧道工作专家、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介绍,珠三角碧道建设通过河网水系构建生态廊道,一是连通北部的丘陵、水源地等生态屏障和南部蓝色海洋(沿海生态防护带),二是促进沿线城市更新,建设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推动转型升级;三是构建“通山达海、环湾魅力”的游径系统,通过沿河碧道打通原来慢行交通的断点,为城镇居民远足自然提供连续贯通的慢行通道。
为如期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省河长办表示,力争今年底前完成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佛山东平水道、东莞华阳湖、清远连樟村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碧道试点建设任务,确保2020年4月底前省级试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此外,继续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上报。(记者 谢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