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02月28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闯出职场舒适区的年轻人,你后悔了吗
发布时间:2022-02-25 09:4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95后女生薇薇踏入职场后,每满两年,内心就会冲出一股改变赛道的力量。每一次努力挑战自我,仿佛是为了“解锁”更多挑战,一刻不停。

  “舒适区”,通常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置于职场,这个词的意义因人而异。有人认为,“舒适区”是历经千山万水后的抵达,即终于获得理想的工作状态与内心平衡;也有人认为这个词意味着一种束缚,必须拼命挣脱和离开。

  那些走出“舒适区”的青年,后来经历了什么?

  舒适区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掌控感”

  “自2019年以后,每天都是更好的日子。”29岁生日那天,若思在朋友圈发了这句话。那一年,她辞去了年薪百万元的工作,开始追随自己眼中有意义的事。

  因为靠谱、敢闯、有活力,年纪轻轻的若思在高手如林的金融行业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工作5年后,这个光彩照人的“舒适区”令她厌倦:越来越重复,没有挑战。若思感觉自己的兴趣不是每天去计算收益率,也不是计算业绩排名比别人领先多少。“我有许多金钱和职位以外的追求。我喜欢设计手工作品,喜欢替朋友答疑解惑,希望兑现一些发光的小梦想”。

  与若思不同,薇薇跳出舒适区并非因为重复和厌倦。进入一家文创公司后,她负责渠道传播,被上司看中潜力,调去市场部负责品牌。在同一公司“转道”后,两年来也做得顺风顺水。

  去年,同事们梦寐以求的升职机会触手可及,薇薇临时决定接受朋友的邀约,出去创业。

  同事都感叹,薇薇太有勇气“冲出舒适区”。但薇薇觉得,她从未真正离开过舒适区。“无论是选择换方向还是尝试新东西,每一个别人看来很大胆的改变,都是经过我的评估、观察、总结、学习、请教和准备后,自己能hold住的结果”。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指出,很多“成功学”励志文将“舒适区”和“惰性区”“温水煮青蛙”等消极概念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舒适区”这个词原本并非贬义,表现为在一种低焦虑和低压力下,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掌控感”。

  为什么我们在职场中会感受到“舒适区”的存在?

  汪冰表示,舒适区的产生,同“挑战(或压力)与能力的对比”有关。当一个人的能力远远大于挑战,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较少的付出得到较大的回报,这时人心理上会感到很舒适(或掌控感)。不过,职场中的舒适区需要分为两种:“蜷缩型舒适区”和“舒展型舒适区”。

  “蜷缩型舒适区,就像婴儿在襁褓里一样,周围的一切都是低挑战、熟悉和确定的,但这种情况下你所谓的掌控感其实是虚假的,你不能有效应对变化和控制环境,你的舒适来自于环境的舒适稳定;而舒展型舒适区才是真正的自在,你有信心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在这里你可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你的舒适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不完全依赖于外界。”

  汪冰指出,薇薇和若思原先的环境就属于“舒展型舒适区”,她们都是“会因为压力而变得兴奋的人”,这一类人相对更容易也更愿意走出职场舒适区。

  挑战新领域,遭遇“当头一棒”怎么办

  闯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遭遇“当头一棒”该怎么办?

  薇薇做过文案工作,参与主办过各种活动,但从来没有谈商务合作的体验。加入朋友的创业团队后,她的职务是商务总监,这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

  起初她干劲十足,“从前不会的东西,现在慢慢学就行!”但很快意识到,市场竞争激烈,整个团队对她的期待也不是“从头学习”,而是能给团队迅速带来收益。

  与此同时,薇薇不仅要“立竿见影”取得成绩,还得殚精竭虑迎合团队其他成员的需求。艰难熬了半年后 ,薇薇感到意难平,最终选择辞职。

  这一段“飞出舒适区”的经历,结果不佳,但薇薇没有丧气,“这半年,就当自己交学费学本事了。”

  今年30岁的男生李小车,在国企工作长达10年,自认为已经“摸透行业属性”,应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李小车跳槽去了互联网公司,立即迎来半年转正期的严峻考验。

  “前同事和朋友们都评价我是很会说话的人、social小天才,现在到了互联网公司,我反而成了最不会说话的人。”原先一切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为人处世哲学……都在“互联网大厂”被推翻了。半年转正期,他过得胆战心惊。

  焦虑过后,李小车心生感悟:很多人自以为的舒适区,可能只是运气好,未必等同于你已具备了该职业的最高技能和水准。也许你没有完全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发现自己的缺陷。

  在汪冰看来,当我们思考职场“舒适感”时,要先考虑自身能力和挑战的匹配度——究竟是你的能力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还是环境给了你这个错觉?“以自然界为例,如果我一开始在较小的生态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能占据这个生态位是因为这里物种没有那么多,生存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当我被移植到竞争更激烈或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时,要成功锁定一个生态位,所要迎接的挑战和与之匹配的能力输出就会很不一样”。

  薇薇与李小车都在走出舒适区后,遭遇不舒适的状态。但汪冰肯定了他们的积极心态:“如果把‘不舒适’理解为失败,你就会将这种选择理解为彻底的挫败,并且认为这样的结果只能证明自己错了,这是‘固定型思维’的人的想法。但是,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不舒适的状态当作一种练习,把失败当作一种反馈,从负面的失败体验中寻找正面的人生经验。”

  汪冰将这称为“拉伸区”。“你在做身体拉伸训练的时候,肯定不太舒服,但是拉伸会提升你的柔韧性,这与我们应对挑战的过程是一样的,但是也要保持对身体的觉察(自我觉察),警惕过度拉伸带来运动损伤。”

  重复和瓶颈,你一个也逃不掉

  虽然转正期充斥着未知数,可李小车没被击垮,靠自己的韧性和执著成功等到了转正的那一天。“也许我们离开一个舒适区,是为了寻找另一个舒适区。”他说,即使不离开当前的舒适区,每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自律和探索,发掘事业新可能。

  若思告别“上班时代”后,开启了在线情感课程的创业征程。

  “换一个新的战场,该经历的重复和瓶颈,你一个也逃不掉,只不过痛苦换了新的颜色和口味。”若思说,“重启”事业的前4个月,她整个人处于“如获新生”“恣意生长”的兴奋中。但半年后,一直顺风行驶的航船,终于不可避免地要逆风前进了。

  一位前辈告诉她,既然这一次“重启”是以自己为轴心展开的事业版图,一定不要因为“一地鸡毛”和无聊感而轻易推翻。若思自己也发现,这是一个她想深度挖掘和耕耘的“长期舒适区”。

  汪冰表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流体验”,意思是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仿佛被彻底卷进去了,全然投入,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身处何处。

  “心流体验在什么时候容易出现?打个比方,假如我们试图摘下挂在树枝上的果子,如果随手就能够着,我们不会有多激动;蹦几蹦够到了,就很有成就感。但如果蹦了半天我们仍够不到,就会很挫败。”

  “拼命一下能成功”的状态,吸引我们投入其中。但汪冰指出,这也随之开启了新一轮的循环:当你的能力不断增强,变得和挑战匹配了,你开始游刃有余,但是再下一步能力可能会超过岗位的要求或者岗位提供的挑战,你又会掉入舒适区,掌控感进而可能演变为无聊感。

  “从成长的角度,走出舒适区主要与两件事有关。第一个是补你的短板;第二个是增强你的优势。第二个远比第一个重要得多,因为走出舒适区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能定义一个人的是他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不是问题。”汪冰认为,当我们在新疆域探索,遇到负面情绪时,要有基本的自我判断,以及确认这份工作对于自己的意义。

  在汪冰眼中,冒险和舒适区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哪怕你做的工作是一成不变的,每天也要以不一样的方式来做这份工作,或者让业务水平变得精进。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成长,留在舒适区我们也可以冒险,挑战自我,这就像有人健身的方式是铁人三项,有人只是下楼散步,找到适合你的成长路径最重要。

  “很多人对舒适区的理解是拿鞭子抽自己,我并不认同。我们确实需要时不时推自己一把,但如果一直都拿鞭子抽着自己往前走,而不是找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不符合你的优势、热情或梦想,那你要去的地方不仅不是舒适区,还可能离你真正想去的越来越远”。(应受访者要求,若思、薇薇与李小车为化名)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闯出职场舒适区的年轻人,你后悔了… [亲自育儿]咨询手记:我妈妈是“… 长沙学院艺术类专业立体育人模式探… 三部门:坚决杜绝无资质机构入校开… 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高校新增和撤销… 人大成立师生宣讲团 讲述志愿者的… 湖南师范大学:融合培养资源循环创… 在这里,留守儿童不孤单
推荐文章
山东“虎力”全开!900个过亿项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 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 德会高速公路石家坝隧道双幅贯通 在川央企自主研制 亚洲最大风电机… 四川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扩就业稳就… 成都绿色低碳企业主营收入2000亿元 四川计划年内新增高等级航道11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