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江西省赣州市慈云寺舍利塔内发现一批珍贵北宋文物。如今,这60件文物“疗伤”全过程通过《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一书揭秘。
该书主编是我国著名纺织考古学家王亚蓉。她说,文物包含绘画、书法、泥塑等,为研究中国南朝至北宋时期宗教、世俗文化以及重新认识江西赣州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004年,慈云寺舍利塔内壁暗龛中发现大批北宋文物。其中有佛像、经卷等,其材质不一,既有纸质、木质、泥塑,也有陶瓷、青铜等。“出土时文物堆放杂乱,缺毁严重,这些都为文物的复原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王亚蓉说,先将残片按材质、颜色等基本特点进行分类拣选,之后再将较大残片所遗存的线条与颜色分布进行对比,并完成相近画意的拼对。最终,成百上千块的细小残片被一一分拣出来,并按照画意逐步拼出成幅的绘画。
修复中应用的技术源自196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承接的国际修复项目。当年,为了给阿尔巴尼亚修复国宝级文物“手写圣经金字羊皮书”和“银字羊皮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一项修复文物的新技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的丝织品文物保护工作中,就运用了这项技术。“经过历史考验,此项技术对于修复有机质文物具备安全性与可靠性。”王亚蓉说,从2006到2012年,60件文物终于完成修复,其中拼贴出了30余幅北宋初年绢本、纸本绘画。(记者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