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20世纪能留下多少建筑遗产
发布时间:2019-09-16 10: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1年竣工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图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工程,集中印证了20世纪人们对于人类历史、聚落风貌和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表达……

菊儿胡同是明清北京城的组成部分。1990年,第一期改造工程完成。设计人提出了“类四合院”式的新街坊体系,用高低错落的住宅、过街楼等围合成新的四合院。首层外墙采用原来房屋的旧砖,充分利用原来的材料;建筑上部为粉墙黛瓦,体现了建筑的“有机更新”。

2016年,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北京饭店持续扩建的过程超过70年,其内外设计均堪称经典。

图为北京饭店西楼大厅。北京饭店坐落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始建于1900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豪华饭店。饭店由东、中、西三幢楼组成,占地4.2公顷。北京饭店是高层建筑诠释简约民族风格的经典之作。

2016年,北京饭店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世纪建筑遗产

正研究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我觉得‘挤压’这个词很新颖,但描述得并不准确。20世纪建筑遗产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磊说。据介绍,20世纪遗产相关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只是尚不为外界熟知。“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制订《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2018年12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共同成立了“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工作任务包括认定、传播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以及联合中国文博界开展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的改造等。

20世纪建筑遗产的重要特点,就是可进行活态研究。金磊举例:“有着近70年历史的池州祁门红茶厂至今仍在使用,它是我们做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活态研究的好例子。这一红茶厂在70年的制茶过程中,‘茶香味’已经浸润到老厂房的角角落落。我们既从历史、文化、美学、艺术的角度,对祁门红茶厂的价值做系统梳理和挖掘;同时记录和还原红茶厂建厂初期的生产技术流程,保护生产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017年,包含上述建筑群的“安徽国润茶业祁门红茶老厂房”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目前,安徽省池州市正在围绕“安徽国润茶业祁门红茶老厂房”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开展“文化池州”建设工作,2019年4月,《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编辑部编辑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文化系列”——《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一书在故宫博物院首发。

“这本书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活态研究的成果之一,书中包含祁门红茶厂的建筑特色、祁门红茶厂制茶师傅的艰苦故事以及祁门红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文化脉络等。”金磊补充说。

按照专家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20世纪建筑遗产应该将自身价值与经济建设融合在一起。比如,当有些建筑逐步成为历史建筑或者逐步成为地标性建筑时,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其自身建筑风格的延续以及对风貌的影响。许多建筑不得不改建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但改建远比重建还要棘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介绍说:“改建既要在建筑内部结构中加固,又不能破坏原有建筑风貌。”此时,20世界建筑遗产既将社会实践中的优秀理念与做法进行肯定和彰显,又力图以自身的标准指导后续实践。由广州市设计院主持的广州白天鹅宾馆改建工程,即为一项典型实例。广州白天鹅宾馆酒店于1983年开业,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也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现代化酒店。2012年至2015年,该工程在保护既有建筑整体风貌的原则上,进行了精细化设计与施工。改建后的宾馆解决了客房面积过小、消防存在隐患等难题,与此同时保留了白天鹅宾馆中庭标志性景观“故乡水”。金磊介绍,当年建造“故乡水”景观的初衷是唤起远洋游子对故乡的感情,寄托海外侨胞的浓浓乡情。中庭以壁山瀑布为主景的景观布局,小桥、山石、亭子、流水等元素属于岭南派建筑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国建筑设计理念的经典结合。

在改造完成后,“全新的”白天鹅宾馆于2016年成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世纪建筑遗产

具有“承上启下”功能

20世纪建筑遗产的独特性很难被取代。

“我们现在一提到遗产保护,想到的是古老的文物,就在我们身边的20世纪建筑遗产却经常被忽略。”中元国际公司资深总建筑师费麟说,“我们在积累自身文化的同时,应该珍视自身已有的文化。20世纪建筑遗产的时代性特征非常明显,它与当今城市化建设联系最为密切,拆迁还是改造直接决定了20世纪建筑遗产的生与死。”

张松教授认为:“20世纪建筑遗产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建筑事业也是一种参考。”许多建筑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以及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事迹的独特背景,成为了人们过往岁月和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实物载体。

据此,张松认为:“20世纪建筑遗产是活的遗产,许多建筑仍具备使用功能。针对它的保护实践,都应当在处理之前明确保护政策和准则,充分考虑20世纪使用的建筑技术、建筑准则以及可进行改变的区域,由此来决定干预的限度。”

20世纪建筑遗产

涉及数量和规模非常庞大

中国对20世纪建筑的关注由来已久。1999年6月,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在北京召开。吴良镛院士就提到:“20世纪人类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是建筑学大发展的时代。”

“20世纪建筑遗产还有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金磊说,“20世纪建筑遗产确实会和其他遗产类型重合,但是它有自身独特的价值。百年间的建筑作品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

比如,今年恰逢“国庆十大工程”建成六十周年。我国第二代建筑大师张镈当年参与设计的3项作品——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和民族文化宫,均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金磊说:“张镈等人在设计人民大会堂时,做了诸多以创新结构为切入点的中国建筑新探索。人民大会堂是建筑多元化的范例,其标志性的柱廊既有中国建筑法式传统,也有西洋古典建筑神韵。人民大会堂设计采用的集体创作方式,也决定了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折衷性和先锋性并存的特点。”

“目前,共有3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公布,社会反响特别好,除了各地媒体的报道,许多遗产地还会把此建筑于哪一年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写进自己简介中。”金磊介绍说,“这说明大家认可了20世纪建筑遗产,觉得这是一项荣誉。” 张松也指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既是荣誉,更是保护利器。当那些有价值的建筑遭受破坏时,“名录”为社会各界的保护行动和呼吁,提供了一个依据。

20世纪建筑遗产的类别,可归纳为纪念建筑、观演建筑、教科文建筑、工业建筑和商业建筑等十大类,涉及数量非常庞大。金磊特别强调,“仅认定20世纪建筑遗产就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费麟对此补充道:“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绝不止于名录。我们还要学会‘温故知新’,要在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建筑范例中,借鉴出国际上好的做法。”(刘阳)

(本版照片来源于网络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第一卷)》)


相关新闻:

多种文保和遗产形式出现“挤压”现象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推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工业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铁路遗产、校园遗产等新遗产形式不断出现……

此时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各种遗产涉及的领域会相互重合叠加;同一具体项目可有两到三重“身份”。有些历史建筑既是20世纪建筑遗产,又是工业遗产,甚至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是潜在的世界文化遗产。于是,那些地位重要、知名度和活跃度更高的遗产类型,事实上就会对其他遗产构成影响力“挤压”。【详细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杜克礼:根植乡土 放歌时代 “妙法天成——细川护熙书法展”在… 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 甘肃木版年画手艺人:用一生“守艺… 2019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书画)人…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命题 青藏高原石刻文化集中表现地登记石… 蓝色、白色、黑色——陈坚艺术品评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