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或多名书画家共同创作一幅书画作品,此现象古已有之,至于最早上溯到什么朝代,笔者没有考证。广州艺术博物院的一件镇馆之宝,经谢稚柳、启功等鉴定为真迹的八大山人和石涛合作的《兰竹图》(图一),堪称历史上两位顶级大师的璧合珠联之作。
此作左上角有石涛题款:“八大山人写兰,清湘涤子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大涤子补墨并识。”大涤子为石涛的别号。此款意思是,他与八大山人合作,八大写兰石,自己写竹并补成。原本两家笔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在这幅画中却是心灵、意趣以及笔墨融为一体。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石涛(1642—约1718)原名朱若极,两人为清四僧之头两位,均为明朝宗室后裔,八大山人比石涛高三辈。入清后,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地方隐世为僧、为道,但由于相同的命运、共同的以笔墨表达孤傲愤世之情感,走到一起共同作画,便是很容易理解的。
如果说八大山人和石涛合作书画表现的是一种惺惺相惜之情,那么,曹克家与齐白石合作,表达的却是一种师生之情。曹克家(1906-1979),北京人,擅长中国画,翎毛花卉,尽得师传。尤擅画猫,所作栩栩如生,神态逼真。他比老师齐白石(1864-1957)小42岁。在齐白石面前,曹克家既是学生,又是晚辈。因此,与老师合作绘画,自然是态度极为认真。
这幅《猫蛙图》(图二),曹克家画猫用笔极为精细,丝丝入扣,眼睛尤见神韵。齐白石毕竟是大师,寥寥几笔,将试图挣脱猫爪的小青蛙表现得活灵活现,可谓妙趣横生。在创作手法上,曹克家为工笔,齐白石为写意,一工一写,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又显得生动和谐。
合作书画的除了师生还有夫妻。夫妻搭档最为有名的当属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和管道升。近现代的谢稚柳与陈佩秋、张伯驹和潘素,也有不少合作的精品传世,留下了不少佳话。谢稚柳与陈佩秋1958年合作的《鸳鸯嘉藕图》(图三),当作送给大书法家潘伯鹰和夫人张荷君的贺礼,画面精心巧构,寓意贴切,礼重情更重,可见双方情谊之厚。
文人雅士,自古多有雅集。情投意合的书画家在一起,酒酣耳热之后总喜欢以合作书画的形式助兴。如今,在大小拍卖场,常见多人合作的作品上拍,颇受藏家喜爱。汪琨等人合作的《九秋图》(图四)便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作品。
《九秋图》为立轴,内容为数种秋天常见的花卉。作者共有10人,其中汪琨、洪庶安同为江西婺源老乡。年龄最长的季守正(1875-1949)题画名并题诗:“名人同作九秋花,清淡浓奇各一家。璧合珠联皆妙笔,风光点缀乏纤暇。”“无碍居士”为季守正号。落款“庚辰”为1940年。“九秋”指9月深秋,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有“菊有黄华则九秋矣”句。
浙江书画金石家朱其石画桂;同为浙江人的徐小隐画紫薇;上海松江画家顾伯达写吉祥草;豫园书画善会会长汪琨写菊;江苏川沙人、上海美专教师高峻(尚之)写鸡冠;洪庶安补秋萝;汪琨弟子、浙江海宁人徐曦写雁来红;程瑶笙入室弟子、浙江宁波人王韵笙补牵牛;浙江桐乡画家冯耘(墨浓)添马兰菊。
他们的画风不一,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浓艳,有的淡雅,但融在一起却显得协调。因风格多样,多人的艺术特点汇于一体,也增添了艺术的丰富性。加上各人均有题款和印章点缀其间,更使作品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