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雄浑苍茫的大漠孤烟、茂密繁盛的热带雨林、高耸巍峨的寺塔教堂、绚丽多姿的异域风情……这些收于画幅之中的各国美景,组成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9月10日下午,随着展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拉开帷幕,逾200件中外美术佳作集体亮相,将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神奇绚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尽收观众眼底,全面呈现中外美术家眼中的多彩世界。
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介绍,展览是近年来中国美协对外交流成果集中呈现,共分五大板块:“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以中国画为主,题材集中于“一带一路”;“外国美术家眼中的中国”则以油画为主,题材集中于“中国元素”;“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和“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画室研修”继续呈现对美术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虚拟现实画展则邀请观众亲身体验历届北京双年展部分捐赠作品与数字媒体结合的全新演绎。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在致辞中说,三年前首次在此举办“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展览,中国美术家笔下的五大洲风情依然历历在目,也创新了中外美术交流的形式。今天邀请中外美术家相互描绘,则再次为这种交流形式增添了新的内涵。他介绍道,本次展览共同特点是多数作品都基于写生,在写生基础上展开想象,发挥不同国家艺术语言的优长。参展的中国美术家经常出国采风写生,尤其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情有独钟,因而其作品以中国艺术语言讲述外国故事,注重笔墨韵味和意境营造;国外美术家大多参与过北京双年展主办方组织的中国内地采风写生活动,对“中国元素”“中国梦”心往神驰,他们的作品以外国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注重色彩表现和意象构成。他希望这种互绘的美术交流新形式能够延续下去,不断向纵深发展,产生更多优秀作品。
刘大为主席在致辞中从美术家的角度,简要梳理了中外美术交流史。他提到,从古代起,中国美术便借助丝绸之路等通道,在接触并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塑造,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艺术特色。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家主动迈出国门,在坚守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更加广泛地研究、借鉴外来美术形式,产生了一大批借传统水墨表现异域风情的独特画作,体现出多元共生的艺术态势。他指出,展览所呈现的“海外研修工程”和“吕霞光画室研修”板块,记录了美术家们探索、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精粹的收获与记忆,体现出培养德艺双馨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美术家队伍的阶段性成果,是中外美术从古至今持续交流的接续与延伸,中国美协将继续使用、维护、拓展好这些优质的交流平台。他特别向吕霞光画室创始人吕霞光夫妇的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开幕式结束后,伴随着现场悠扬的小提琴乐曲,中外来宾在协会领导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展览。当观众从作品中欣赏到用不同于本民族艺术特色的手法所描绘的熟悉的故国景色时,顿时倍感亲切,美术在这一刻真正走进了内心。
在随后举行的“从互绘相知到丝路与世界文明”中外美术家座谈会上,主办方邀请到了国内知名理论家、国际策展人、部分中外参展美术家,以及外交部、中国外文局、荣宝斋等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美协对外交流的代表出席。与会者纷纷发言,抒发观展感想,畅谈创作经历,立足“一带一路”,深入探讨“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古今活力,为明年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积蓄创作灵感。大家一致认为,展览显露出当代中国美术家强烈的使命感和开阔的文化胸襟,呈现出中外美术家对艺术探索的多样性,以及对加强交流合作的渴望与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