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观众在拍摄毕加索巴塞罗那系列画作。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三个火枪手》主办方供图
毕加索正在创作中。主办方供图
昨天,“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来自5个国家的8位著名收藏家收藏的83件毕加索原作,这是京城史上第一个展出数量最大的毕加索精品原作展,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首次在京露面。此外,毕加索好朋友爱德华·奎恩记录其生平的84幅摄影作品同期展出。在本次展览艺术顾问之一的王璜生看来,相较于以往的展览,这一次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观众看到毕加索作品的丰富性,“尤其是立体派之前的写实作品,这是我们以前鲜少见到的”。据悉,本次展览将于8月8日结束,这是对应毕加索长达72年的创作生涯。
展览现场
15岁所作油画拉开展览序幕
昨天的开幕现场可谓人山人海,除了艺术圈诸多大腕前往之外,热爱艺术的顾长卫、王刚等娱乐圈人士也前来膜拜这位大师。
本次艺术展展出了来自5个国家的8位著名收藏家收藏的毕加索83件原作,及记录毕加索生平的84件摄影作品,展出的作品数量与价值为北京历史之最,总价值10亿欧元,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展出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毕加索精品原作展。艺术形式横跨油画、版画、素描、手稿、陶瓷等,涵盖了毕加索大半个世纪的艺术人生。
走进山水美术馆的圆拱门,面前是取色于毕加索经典系列创作《火枪手》画面的蓝色空间。首先进入观众视线的是一幅写实主义油画——《两个裸体的男子》,这是毕加索15岁时的画作,也是毕加索进入美术学校第一年的作品。“大家只知道《格尔尼卡》《下楼梯的女人》等典型立体派作品,而在他风格变化之前,毕加索的古典写实功底非常深厚。”王璜生认为,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观众看到毕加索作品的丰富性,“尤其是立体派之前的写实作品,这是我们以前鲜少见到的”。呈现观众平时难以见到的作品,这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彼得·佛勒纳一贯的策展风格。
邂逅齐白石
毕加索曾受到东方文化影响
此次展览的副标题是“毕加索邂逅齐白石”,并特别开辟一个展区展出收藏家李志远先生收藏的10件齐白石大写意水墨画。
“一直流传一句话,即‘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虽然符合中国人的情感,但真实性存疑,因为当时接到中国邀请时,毕加索年事已高,而且已是大牌艺术家,理论上不会说这样的话。”本次展览的艺术顾问之一田志达直言。不过,他向记者表示,毕加索确实有收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送给他的齐白石画册。“1952年,张仃在巴黎筹备一个展览时,他借机拜访毕加索,送给毕加索一本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毕加索则回赠张仃一本刚出版的画册,这件事在张仃出版的文集中有记载”。
1956年,张大千远赴法国拜访毕加索。“按照张大千的说法,他见到毕加索后,在他工作室见到了一张临摹齐白石的水墨画”,田志达认为,这只是张大千的一面之词。不过,“从毕加索的陶器作品上,那些洗练的线条,能够看出毕加索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对话
他永不停止对新技术的创新和尝试
在本次展览中,毕加索生前助理安吉拉·奥奇宾蒂也有作品参展,展出14幅综合材料作品、1件装置作品及1幅与毕加索一起合作的版画作品。现年78岁的安吉拉回忆,在与毕加索的合作中,他的工作方式和对待艺术的态度对其影响至深。
问:您和毕加索一起工作的时候与他的交流多吗?
答:我16岁时在巴黎一家版画工作室与毕加索一起工作,他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了。我们在语言上的交流不太多。他工作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观察,思考他需要什么,然后尽我可能地给予他帮助。在与其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从他身上获得了对待艺术的态度以及他的工作方式,这些对我后来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一直记得毕加索在版画工作室工作时的场景,他工作时候的状态、他永不停止对新技术的创新和尝试。
问:您能否讲讲毕加索创作时候的状态?
答:他在创作的时候几乎不会跟身边的人交流,因为会干扰到他的创作。
我记得他在做石版画关于牛的题材时,他会修改无数次,会不停地擦掉或刮掉,反反复复,这个重复的过程,也是他不断探索的过程。毕加索的很多作品并不是他在画的时候就知道他要画成什么样子,只是他在不停地画、不停地修改,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留下了作品。
在毕加索创作生涯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深受非洲艺术的影响。他认为非洲的艺术没有太受到后天教育的干扰,所以能够激发创作的本能。其中,反法西斯题材作品《格尔尼卡》就吸收了非洲艺术,他通过单纯的颜色带出了爆发式的效果。
问:作为一名版画家,您如何看待毕加索的版画?
答:毕加索的一生有很多作品,他在版画的探索上有一系列尝试,例如牛系列,尝试了很多完全不同的版画技巧。但我想说,好的作品不是因为他使用了某一种技法显得与众不同,而是因为这些技法能够做出一个好的作品。如毕加索版画的顶峰时期,他的麻胶版画是属于“贫穷艺术”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因为这种方式就会让作品显得廉价,好的作品自己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