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创新研讨会召开 倡议成立军民融合智库联盟
发布时间:2017-04-10 16:25 | 来源:中国证券网
由国家战略研究院承办的“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会上就如何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打造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综合央广网和光明网4月9日消息,大会致辞强调,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提供交流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发挥好专家智库体系作用 ,把中国军民融合智库联盟办成思想库、智囊团。
与会单位共同倡议成立“中国军民融合智库联盟”,建设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国家级智库合作平台,使之成为军地协同创新的重要阵地和服务军民融合战略决策的辅助机构。
与会专家认为,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体制与机制同步发力,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示范与重点同步展开,制度与标准同步实施;二要加快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更加主动地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最大限度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化;三要着力营造军民融合创新生态,使军地之间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管理等创新要素实现深度融合;四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军民融合治校办学的新路子。
【拓展阅读】
2017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揽子政策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顶层设计方面,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指导意见和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已经制定并有望年内出台。
据了解,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也已基本制定完成。据专家介绍,军民融合的实质是达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资源共享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到“十三五”末,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未来有关部门将重点拓展民参军的范围和层次,营造民参军的政策环境,并明确提出在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培育民参军的骨干企业。
另外,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日前推出《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举措》,明确12条举措和45项任务,持续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其中包括扩大民参军范围,实现“两证合一”,设立联合基金等,核心指向进一步降低军工准入门槛。
军委装备发展部拟制的《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路举措》,围绕创新制度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完善信息交互、培育竞争环境、强化监督管理五个方面,提出工作内容、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明晰的12条举措和45项任务,并将其作为2017年年底前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抓手。
12条举措包括:开展军民融合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方案论证,设立联合基金,在军事航天领域探索开展采购商业服务试点;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两证融合管理,实现“两证合一”;扩大民企参与范围,调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继续缩减许可范围,减少许可项目数量。
中信建投分析师表示,这一政策对军民融合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与技术转化两方面。资金方面,军民融合基金是优质项目孵化的资本支撑,2015 年以来,军工集团和地方政府担任基金领投方,联合社会资本已经陆续成立多个军民融合基金用于孵化一级市场优质资产。本次政策的推出无疑将加速更多军民融合基金的成立,为军工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资本后盾。技术转化方面,两大航天集团历来以产品涉密级别高、成果转化难著称,我们认为,此次以航天领域作为军转民的突破口,一方面顺应了航天产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扩大军转民应用范围、切实推动军转民进程的决心。
华泰证券指出,通过军民融合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大幅提高武器研制水平和补充军工生产产能。科研院所改制和资产证券化将大幅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和股权激励将大幅改善军工企业尤其是整机类企业的盈利能力。预计2017-2018年将是军工改革快速兑现的两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军民融合三大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军转民方面,北斗卫星的商业化运作市场规模巨大,预计到2020年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二是民参军,民用大飞机的研制将加速。除商业化用途外,民用大飞机为军工特种机的研制奠定基础。三是军民协同,中国造船业规模巨大,军民协同的推进可以改善民用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不利环境。(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