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获悉,农工党中央拟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对国家智库建设良性发展做好分类指导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该《建议》指出,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总体目标。
据人民网报道,2017年1月27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发布,根据该报告统计显示,中国以435家智库数量排名世界第二,英国和印度位列中国之后。
农工党中央在《建议》中指出,当前中国智库建设进入“井喷”时期,总体上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建议》指出中国智库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智库发展重数量轻质量,二是各类智库发展不平衡。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认为应该对不同类型的智库在战略定位、运行机制、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与分类指导,确保智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对此,农工党中央分别对官方智库、高校智库与民营智库给出了具体发展建议。
对于官方智库,《建议》指出,以重大方针政策制定的直接参与者为战略定位,优化整合现有官方智库,为解决当前党和政府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建议》认为,在战略定位方面,官方智库应该面向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总体发展规划,成为重大方针政策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做好事前政策咨询、事中政策分析、事后政策评估等工作。在运行机制方面,由于此类智库对公共财政的依赖性较强,上级主管部门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对现有智库进行整合,优化体制内的资源配置,及时淘汰那些“休眠智库”,使公共资源进一步向优质智库倾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使官办智库既成为党和政府的忠实参谋,同时又被赋予超越一般党政机关的独立性。在研究方向方面,此类智库应紧贴实际,以当前党和政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数量可观,集群初步形成。据统计,目前中国高校智库约为700个,这些智库主要集中在“211工程”及“985 工程”高校。那么,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智库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运作?
对于高校智库,《建议》指出,以间接参与政策制定的辅助性角色为战略定位,探索建立学术研究与政策问题研究相结合的高校智库运行模式,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端智库。
从战略层面,高校智库应该是党和国家重大公共决策的专业咨询机构与基础性、前沿性问题的研究机构,扮演间接参与政策制定的辅助性角色。在运行机制和模式上,智库要针对高校自身特点建立学术研究与政策问题研究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关键要不断加强政府对高校智库工作的支持:要在现有科研项目经费扶持的基础上设立针对高校智库工作的专门科研经费保障;还要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智库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将是否参与智库建设以及取得有效成果作为其职务职称晋升评比的重要参考;以及加强政府与高校的信息沟通,在确保国家机密不泄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政府重要数据信息的共享。
《建议》认为,高校应借助自身高端人才荟萃、学科门类齐全、实验设备完善、外部视野开阔等优势,既做好某一领域的战略性长期性研究,又要针对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前瞻性研究。科研工作者应改变以往重理论问题、轻实际问题的想法,主动走进基层,深入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破解理论难题、解读公共政策、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端智库。
“精准定位、错位发展,为民营智库的良性发展打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提高其总体竞争力。”这是《建议》对民间智库给出的发展意见。
《建议》认为,民营智库应成为基层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微观主体的决策与行动的参谋。要鼓励各类民间智库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与官方智库、高校智库错位发展,相得益彰,同时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各类智库优化重组,提高总体竞争力。而在运行机制方面,由于目前多数民间智库还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阶段,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为民间智库的良性发展打造适宜的外部环境。要做好总体的行业发展规划,要在资本注册、市场准入方面尽可能降低门槛。要加大对民间智库的经济支持,既要通过公开招标、政府购买等直接手段促进民间智库发展,又要通过财税、金融等间接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向该行业流入,进一步加大民间力量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