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全
法律是产权保护的最后一道闸门,要确保闸门不被破闸,须臾离不开牢不可破的规范性制度。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规范执行行为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财产权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执行程序中贯彻落实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提出要求。其中明确,要严格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处理涉案人员犯罪不得牵连其家庭成员合法财产(12月7日《京华时报》)。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进一步细化涉嫌违法的企业和人员财产处置规则,依法慎重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印发《通知》,进一步就执行工作中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保护作出具体规定,无疑守住了依法保护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制度闸门。
依法保护家庭成员涉案的合法财产,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要求。不可否认,在涉案家庭成员的财产中,确实有相当部分与家庭成员紧密相关的个人财产属于应该被依法处置的对象,但不能据此就对其他有关联的家庭成员财产不加区分地连带处置。如果没有规范的处置程序约束,那么就很容易让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保护闸门洞开,使本应受到保护的合法产权受到侵害。
从某种角度看,涉案家庭成员的合法财产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既关乎法律的权威,更关乎公平正义。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有的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处置没有做到完全有效的保护。尤其是查封、扣押、冻结等各种强制措施的随意滥用,让一些涉案的家庭成员合法财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这不但让司法公信力受到严重戕害,而且也动摇了公众对依法保护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法治信心,其消极作用自不待言。就此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现实矛盾,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体现了司法机关在执行中依法保护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决心,值得充分肯定。
细观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一方面强调要在充分考虑和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相关方利益,依法严格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严禁处理涉案人员犯罪不得牵连其家庭成员的合法财产。另一方面,此《通知》还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适用条件与法定程序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如此严密完善而又近乎苛刻的制度设计,可谓堵塞了执行过程中涉案家庭成员财产处置不规范的漏洞,从而为确保这一闸门滴水不漏奠定了制度基础。这种极具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显然能对终结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处置不规范的行为,起到保障作用,效果值得期待。
法律是产权保护的最后一道闸门,要确保闸门不被破闸,须臾离不开牢不可破的规范性制度。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平等保护,归根结底,既有赖于完善的法律,更有赖于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更是解决“法律难之必行”的关键环节之一。值此之际,期待各级法院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坚定不移地让其落地生根,从而真正让其释放出规范执行行为、依法保护涉案家庭成员合法财产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