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6.9%,增速比2014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国内外议论纷纷,甚至有一些故作悲观的解读,放言危机刚刚开始,唱衰中国经济。
对当前中国经济到底怎么看?方法论很重要。悲观者看到的是迷茫和沮丧,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满满的焦虑;理性者看到的却是希望和机遇,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满满的信心。小编努力做一个有信心的理性者,这次试着整理一下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正确解读方式”,提供更加全面的、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多维视角,与大家分享。
看减速也要看体量,看来之不易的过程
我国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期,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每个百分点对应的增量明显高于以往,2015年1个百分点的增量,已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6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速回落,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在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艰难转型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增长成绩殊为不易。
本轮经济增速回落已持续5年,与以往的经济波动由周期性因素主导不同,这轮经济下行是结构性因素主导的结果,也标志着增长阶段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看中国也要看世界,看国际案例
过去5年中国经济增速变化,与日本、韩国等已经完成阶段性转换的东亚经济体表现较为一致。
2015年,按现价计算,我国人均GDP略高于79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折合11000国际元(一种平衡各国货币在贸易中出现的货币价值差值的工具,是一种独立于主权国货币的虚拟交易货币),大体上对应日本和韩国高速增长阶段基本结束时的人均GDP。
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8%,与日本和韩国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前五年的增速大体相当。
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在1974年结束,之前五年即1969到1973年期间,GDP年均增长6.5%。
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在1998年结束,1993-1997年期间,其GDP年均增长7.4%。
从经历过增长阶段转换期的经济体情况看,并非只有中国面临上述挑战。
日本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也面临传统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产能过剩现象逐步凸显、产业政策效力下降、经济增长动力弱化的挑战。到1973年,同时还面临通货膨胀、日元升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时期,也面临企业债务高企,贸易逆差规模较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放缓的挑战。
看存量也要看增量,看重大积极变化
当前,房地产、钢铁、水泥等重点产品供求大体上平衡的局面被打破,部分领域尤其是重化工业部门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且短期内退出难度较大,大量被束缚或低效利用的要素资源难以向更高效率领域转移。
同时,我国民生、环保、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需求空间还有潜力,新的需求增长点正在加快成长。
消费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旅游、健康、养老、休闲、文化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尽管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人口数量红利效应明显减弱,但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每年毕业大学生约700万,城市25-34岁年龄段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34%。这些高素质的人口,将为创新驱动注入新活力,为提升生产率提供新支撑。
创新活动与“互联网+”战略实施相互结合,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企业占有四席。传统企业“触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或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创业降低成本,激发了社会创业和投资的热情。2015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479.8万户,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三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约25%
在出口产品中,高端消费品和投资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增长。
看个体也要看全体,看贡献的比重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于前列,而且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基数大,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继续位居第一。根据IMF公布数据,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5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8%。过去5年,都保持在20%-30%之间,是全球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国际上有人提出中国经济放缓拖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事实上,中国2015年原油进口净增加2712万吨,谷物进口净增加1319万吨,大豆进口净增加1034万吨。2015年前11个月,美国、欧盟27国、日本加上中国一共进口商品9.15万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占比接近17%,与前5年的比重基本相当。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贸易比重并没有下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也明显惠及其他经济体。
看现在也要看将来,看发展趋势
从增长阶段转换的国际经验看,当一个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1000国际元之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即使增长减速,也基本是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之后的规律使然。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1000国际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的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有利条件。
城镇化率和服务业比重均超过50%,未来还会进一步上升,将对改善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还建成了大规模、高水平、成体系的基础设施,比如高铁运营里程接近2万公里,相当于全世界运营里程的60%。这将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新整合,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
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而且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就说,制造业的生产潜力和配套能力是巨大的,产品市场是巨大的,剩下的事是做好供给侧结构应改革。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1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这就预示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社会承受力没有问题,各类改革措施仍有比较宽裕的操作空间。【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MBA智库资讯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