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辆蹲守的执法车围住偷倒垃圾的农用车,农用车不仅不停车接受检查,反而直接撞击执法车,导致两辆执法车车身受损,之后直接将垃圾倾倒在匝道上。这是“锡马”前夕,城管部门进行路面巡查时碰到的。而在查处一些市容违法行为时,管理对象与执法人员直接冲突的案例不在少数。与网络上给城管贴上“暴力执法”“打人”相呼应的,是无锡城管每年都有不少队员在正常执法中受到人身伤害。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对立和冲突,已成为基层城管队员切身的痛,成为社会管理中必须弥合的“鸿沟”。
随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推进,无锡城管也在谋变。“70%的问题用服务来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来解决,最后的10%才能使用执法手段,这是城管回归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本位,探索出来的管理新思路。”无锡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痛定思痛,做好城管工作重点还是要做好服务,这也是政府提供更优质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近日,记者在改革试点地区梁溪区的一些街道、社区采访时,看到了基层是如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探索破解影响城市环境的顽疾。
“百姓城管”治理偷倒垃圾
日前,水车湾小区居民杨女士家装修,正准备随意将垃圾打包给装修公司处置时,闻讯赶来的城管队员提醒她:一定要在合同中注明不得将垃圾交由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随意处置。因为及时上门服务,一起有可能发生的偷倒垃圾风险消除了。“去年梁溪区清理的偷倒垃圾达2万吨,形势非常严峻。之前查处的一些案件,当事人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法规,随意交给装修公司或私人处置,成了偷倒垃圾的‘帮凶’,直到被处罚时才追悔莫及。”城管中队中队长张启说,现在城管和居委、物业建立装修垃圾监管快速反应机制,管理前置,发现谁家在装修,城管第一时间上门提醒。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正是住建部倡导“721工作法”的核心所在。“现在环卫清理的速度没有偷倒的速度快,治理偷倒垃圾必须管住源头。”张启说,没有百姓的支持,源头是管不住的。15日,在水车湾社区多媒体室,他正在用前期查处的一些偷倒垃圾和违章搭建的案例讲课,“学生”是社区的党员骨干和居民小组长。迎龙桥街道城管办主任糜莎说:“这是街道建设‘百姓城管’的一个思路,由执法中队用居民身边的案例进行普法,用半年时间将辖区11个社区的党员骨干和楼道小组长全部培训一遍,通过他们辐射更多居民。所谓百姓城管,一方面要打造为百姓服务的城管队伍,一方面也要形成百姓参与城管工作的氛围。”听课的水车湾小区楼道小组长黄阿姨说,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城管的执行力也在增强,从偷倒垃圾的治理上,可以看出城管的思路在转变。
管理队员受聘当社区副主任
16日,在试行了一个月的基础上,江海街道正式发文明确“城管在社区”工作制度,6名业务精通、为人热情的城管队员受聘为6个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把工作地点正式从路面转移到了社区。中队长邵菁如此分析进社区和在社区的区别:“城管进社区,城管还在社区之外,只是社区工作的协助者,城管在社区,就是要把队员作为社区的一员,直接进行管理。”
去年开始,梁溪区、新吴区作为试点率先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横向合并、纵向下沉的思路探索执法体制改革,将更多的执法力量下沉街道一级,推动街道城管办和执法中队的有机融合,推动城管队员从路面执法向社区服务转变。“推动街道、社区、中队三者的融合,管理队员常驻社区,履行加强小区内流动便民摊点、展销活动管理,加强小区内公共场地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等10项工作,涉及装修垃圾、“三乱”、市政、燃气、绿化、普法等多个方面。”江海街道城管办主任李风涛说,居民对城管工作日益提高的要求,倒逼着他们实行改革,而改革的成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这些在社区的队员身上。
受聘为金宁社区副主任的城管队员徐俊说,在社区,他们改变的不只是工作地点,更多的还是工作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站在全体居民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普之以法,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消灭在社区内。”
服务管理到位了,还要执法敢啃“硬骨头”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除报警外,现在基层绝大部分投诉都是关于城管方面的,城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满意度测评。对于城管部来说,最难的还是违法建设查处,一方面历史违建存量大,一方面新增违建如果没有在搭建之初成功劝阻,通过后期拆除来解决,不仅耗时费力,还经常两败俱伤。
“上周六我值班时,居民反映健康一村一户顶层居民违建,我联系城管执法中队,他们10分钟就赶过来了。”水车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家怡说,任社区书记一年多来,明显感受到城管进社区的频率在提高,反应更快,处理问题也更具艺术性和人性化。
“确实有改变,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宁北社区商户张先生说:“楼道乱堆放、乱停车这些问题确实及时纠正了,小区环境有所好转,但是违章搭建、毁坏绿化这些顽疾能否突破,还有待观察。”
与水车湾小区杨女士的遭遇不同,月初,阳春巷商户钟先生为图便宜,故意在网上寻找无资质的职业偷倒队伍处理店铺装修垃圾,被重罚1.5万元。“执法是最后一道屏障,改革不是不要执法,而是在服务和管理做到位的情况下,违法必究。”梁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办几个有震慑作用的案件,啃下几个“硬骨头”,才能让服务和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出城市管理的新面貌。
(本报记者 范绪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