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培养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人才队伍,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把政治过硬放首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从2020年开始,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迎来了特殊的老师——政治辅导员。
政治辅导员有的曾任副部级领导干部,有的现任或曾任正厅级领导干部,有的是博士研究生导师,都长期从事党建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领导经验和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训期间,他们给学员上党课、一对一谈心谈话、一起过组织生活,还要参加一次学员党性分析交流会,并向组织部门提供一份书面建议。用政治强的人来帮助强政治、用让人信服的人来说服人、用实践丰富的人来推动丰富实践,给学员们带来的变化不一般:更加乐于、也更加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主动对标对表,校准人生航向。
专配政治辅导员,开全国之先河,这也是江苏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始终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的鲜明体现。
2018年4月,省委组织部以“对标‘六个杰出楷模’学恩来践初心”为主题,组织240多名新任省管干部开展特别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基石,传承先辈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
2019年6月,江苏举办全省县(市、区)委书记政治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引导县(市、区)委书记这个“一线总指挥”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省委书记讲党课开班、省长讲党课结业,中组部组织二局主要负责同志作文件解读,多名省委常委作专题授课,形成了高强度、大容量、立体式的头脑风暴,引导学员提升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锤炼政治能力,强化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力和动力,激发了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信心和决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在恩来干部学院、苏州干部学院举办了4期学党史专题培训示范班,省管干部、80后正处职年轻干部等3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创新推出“用专题讲座导学、用红色资源助学、用杰出楷模励学、用先进典型启学、用深入交流促学”的“五学”培训模式,整个学习既贯穿学史主线,又融入江苏实践,在深入思考、互相启发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干部政治素质怎么样,如何衡量?不讲政治,后果如何?2018年10月,江苏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政治素质考察的要求,出台省管党员领导干部任前政治体检《意见》,在省级层面实行“凡提必检”,并于年底在全省推行,将政治体检嵌入干部考察工作全流程。
政治体检通过设置“正反”双向指标,采取个人查、群众测、领导评、组织诊4个步骤,通过干部述职必述、个别谈话必问、民主测评必测、征求意见必听、反映问题必核、考察材料必写等“六必”方式,全方位扫描干部政治表现,综合研判后作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3个等次的结论。“体检”结果在干部选任时必用、教育培训时必用、监督管理时必用、评先评优时必用,对政治体检“亚健康”“不健康”的“一票否决”。一批干部因政治体检不过关,暂缓实施考察或取消考察对象资格。
目前,政治体检已形成结果反馈、跟踪管理、教育监督一整套机制,并从任前“体检”向平时“体检”延伸,进一步彰显政治体检的导向、评价和监督效应。
以本领高强为标准,充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原动力
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换届,正是系统性优化干部队伍、整体提升干部队伍新能力的重要契机。
去年开始,江苏统筹推进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好中选优,把综合素质高的干部放在党政正职岗位上,同时注重优势互补,努力使“强个体”成为团结协作、齐心干事的“强组合”,努力锻造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班子。截至9月,全省95个县(市、区)圆满完成党委换届,组织提名人选均顺利当选。选配的县(市、区)党政正职普遍经历过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190名县(市、区)党政正职中,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的超过67%,担任过乡镇(街道)正职的超过45%,有13人具有援疆、援藏、援陕等工作经历。
立足事业长远发展和班子建设实际,换届中江苏以大力选拔年轻干部为契机,有序推动“三支队伍”交流、专业化干部配备,不断提升班子整体功能。
去年4月,省委着眼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采取“挂职安排、任职管理”方式,集中选派一批不同层次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工作,参与实质分工。县级党委换届前,15人留任县(市、区)长或党政班子副职。各设区市也提前下派一批80后干部,为县级换届充实新生力量。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9岁,比换届前下降2.7岁。县(市、区)党政正职平均年龄分别为49.2岁、45.1岁。其中,40岁左右县(市、区)党政正职超过12%。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9.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59.3%,较上届提高6.8个百分点;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的占30.8%。“一线指挥部”结构更加合理,“县域强引擎”动能更加充沛。
干部交流任职,历来是促进干部成长成才、锻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上海、苏州两地大胆“破题”,率先启动干部交流任职工作——市级之间各对应交流两名处级干部,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之间各对应交流两名科级干部。拿出的岗位都处在服务国家战略、事关国计民生一线,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打破区划壁垒,形成开放灵活、互联互通的干部交流平台和机制,实现干部教育与长三角发展大局的同频共振。
11月20日,2021年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开遴选进行面试。面向基层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作为江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创新之举,已实行了13年,既打通了基层公务员“上行通道”,也为省级机关吸纳优秀干部提供了多元选择和科学路径。2020年以来,省级机关10家单位通过专项遴选选拔了91人,4家单位从公开遴选人员储备库中选拔了8人;各设区市也积极开展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共遴选公务员700多人。
选人用人看素质能力,更要看责任担当。江苏认真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以更大力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18年起,江苏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建立全省统一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党的建设成效评价、社会满意度评价“三套考卷”,运用“乘数计分法”,把高质量发展得分作为基础项,党的建设成效、满意度评价得分作为乘数项,相乘得出年度综合考核总分,由此确定单位、班子和干部的考核等次。每年召开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表彰获得第一等次单位、先进县(市、区)、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和争先进位奖单位。
放大考核综合效应,以实绩论英雄,以正向激励为主基调,考核结果成为“三项机制”的重要依据。2019年以来,一批考核优秀的干部获得提拔重用。考核排名末位及领导班子确定为“一般”以下等次的单位,被责成向省委、省政府书面报告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考核结果出现异常、波动较大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接受重点约谈、走访调研,帮助改进提升。
目前,综合考核历经起步、深化、巩固的实践探索,正向激励、发展引领、综合促进作用不断显现,不断凝聚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大合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7月,第十三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二届苏州科学家日签约仪式上,10个代表项目落户苏城;8月,2021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来自全球的74个项目从5200多个报名项目中竞逐而出入围总决赛;10月,第三届“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吸引中外人才400余人相聚港城谋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江苏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大刚需、最强引擎,坚持抓经济工作先抓人才工作,抓要素投入先抓人才投入,抓“第一资源”先抓“第一把手”,不断推进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做好“双创计划”“333工程”这两个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两大王牌工程的基础上,江苏开展青年人才培养集聚专项行动,发掘平台、园区、行业、城市人才集聚功能,加快集聚一批以35周岁以下为主体的青年人才队伍。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选拔支持乡土人才4500多人。
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江苏不断加大人才工作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人才26条”“人才10条”“科教人才9条”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人才“周转池”“双落户”、市场化评价、引才用才跟奖跟补、发展人才金融等突破性改革举措,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氛围。
目前,全省156所省属高校有了职称评审权,3家大型三甲医院和符合条件的重点民营企业可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1312名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通过“绿色通道”获评高级职称。江苏同时创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将人才本人出资额、企业所付薪酬,以及创造市场价值、获得政府和社会资本支持等作为人才评价重要指标,在创业人才评价占比中达50%。深化薪酬分配机制改革,扩大用人单位收入分配自主权,支持科研人才兼职兼薪,推广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手段,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1400万人,年均增长6%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84万人、高技能人才455万人,居全国首位。11月18日刚刚揭晓的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显示,新当选的149人中有16人来自江苏。目前在苏两院院士共118人,为全国省份最多。(郁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