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唱响川西深山的致富藏歌
发布时间:2021-09-07 08:45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9月6日电 题:唱响川西深山的致富藏歌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张超群

  9月初的川西北高原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木都村雨停放晴,重峦深壑中,响起遏云裂帛的藏族歌声。

  “我们在这间屋里唱歌,唱的是先辈们传下来的歌……”半山腰一块水泥坝子上,49岁的村民泽英俊与另外十几名村民身着氆氇靴子、氆氇巾、氆氇裙,手持龙碗等道具,载歌载舞,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

  虽然只是排练,但他们一丝不苟,全情投入的样子仿佛这里不是人烟稀少的深山,而是坐满观众的舞台。因为他们深知,今天的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一度几乎无人演唱的古老民歌,不仅走向了世界舞台,还成为让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起源于岷江上游,千百年来被当地藏族百姓传唱。木都村村支书扬察扎西介绍,之所以叫多声部,因其形式是男、女声的重唱或合唱,“人多,才能唱起来”。

  2014年,该项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这门艺术鲜为外界所知。而对世代聚居此地的藏族群众来说,他们的生活中歌声不能缺席。

  时间拨回到40多年前。泽英俊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度过的。在他的记忆中,从早到晚,男的在唱、女的在唱,长辈在唱、小孩在唱;屋里屋外,迎宾待客要唱、祈福祝愿要唱、夏种秋收要唱、谈情说爱要唱……

  可当泽英俊长大成人时,却发现周围的歌声浸微浸消,昔日村里一起唱歌的小伙伴不再容易寻到。黑水曾是四川最贫困的县之一,当地气候恶劣、土地贫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木都村的青壮年纷纷离开家乡,到城里闯荡打拼。泽英俊也到一个锰矿打工,后来又进入县交通部门上班,很少唱歌了。

  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深厚感情,始终在泽英俊心底涌动。接下来的几年,一有空闲,泽英俊就邀约儿时“歌友”赶回村里“练嗓子”。“那时没有柏油路,从县城回村近60公里,得走好几个小时。”泽英俊回忆。后来他干脆辞了工作,跟三五好友在阿坝州各地进行民间表演。他逐渐意识到,之所以唱歌的人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大家对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不热爱了,而是缺少环境。

  与此同时,黑水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着手采取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区域性保护等多种方式挽救这门濒危的民间艺术。2007年,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了泽英俊和伙伴们莫大鼓舞。

  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木都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曾经的贫困村木都村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20年底,这个只有373人的小村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余元。

  木都村对口扶贫单位黑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陈斌介绍,如今,村里硬化了道路,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通了电和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达到100%覆盖,还发展起种植、养殖业。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体现出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如果将它与产业相结合,在保护传承古老民歌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居民增收。”黑水县纪委书记覃治说,2017年该村成立了有30余名成员的阿尔麦多声部演出合作社,县里还帮他们走出国门,在日本和美国演出。

  2019年,泽英俊等阿尔麦多声部传承人又联合成立“黑水县阿尔麦多声部保护传承协会”,成员中有20多人曾是贫困户,还组建了“四川纳玛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泽英俊带着演员们不仅在四川,还到青海、甘肃等多个省演出,当年带领大家实现收入十多万元。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五方面十七项财税支持措施出台 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年均净增长超过… 新华时评:规范秩序让市场主体跑得… 人民币跨境使用如何重点突破 用好养好广袤沃土 “横琴方案”助推澳门新发展 追星逐箭 向海问天——记我国第三… 唱响川西深山的致富藏歌
推荐文章
五方面十七项财税支持措施出台 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年均净增长超过… 新华时评:规范秩序让市场主体跑得… 人民币跨境使用如何重点突破 用好养好广袤沃土 “横琴方案”助推澳门新发展 追星逐箭 向海问天——记我国第三… 唱响川西深山的致富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