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3月02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百企复工快速调查系列报告: 减负、稳岗、扩就业 制造业复产复工“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9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制造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稳就业的主阵地,同时承担着防疫物资生产和稳经济、稳就业的先行责任,这次疫情对制造业冲击较大,上下十分关注。在全国防疫情取得积极成效时,制造业的先行复工至关重要。

中国劳动学会农民工发展课题组通过对全国100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农民工返城复工快速调查,包括富士康、蓝思科技、北汽集团、华晨宝马、中铁装备、金川公司、北京精雕、三颗树、大卫地板、汾酒集团、双星名人、华坚集团、振东制药、扶正药业、奇正藏药、亚宝制药、东阳中信红木家具、美盈家具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制造业企业。企业涵盖了制造业的大多数行业,涉及农民工约百万人。

企业复产与员工复岗仍处于“不对称”阶段

调查显示,在100家企业中,国企基本复产,复工率逐步上升,制造业中的国企央企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相比于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复工的难度大、困难多、但复工主动性高,积极性强。目前制造业复产企业增加较快,但员工复岗率还不能同步提升,处于“不对称”阶段。

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2月17日,100家调查样本企业中,有60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复产,复产率接近70%。从复产日期来看,多数企业从2月10日起已经开始复产复工,但仍然有39%的企业实现全面复工时间需要延迟到3月1日以后。

从调查样本来看,复产企业中只有4家员工复岗率达到90%以上;而员工复岗率在50%以上的企业占比也只有25%,75%的企业员工的复岗率在50%以下,其中,企业已经复产了但员工复岗很少的企业占比为31.7%,制造业企业的复工率远远低于企业复产率,存在复产难复工的问题。

民营制造企业复工关键在于一线操作工。从调查企业的内部员工结构来看,多数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占比都超过50%,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都在20%以下,一线操作工已构成了制造业企业复工的主力军。但从实际调查来看,管理人员的平均复岗率为29.9%,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复岗率为24.3%,一线操作人员的平均复岗率为19.8%,一线工人的复岗率明显低于管理人员。

而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则面临疫情防控的压力。调查显示,少数特大型企业因用工量大,人员从各地返城差异性大、各地防疫要求参差不齐,加之准备防疫隔离用房、口罩、消毒液、场地消毒、分批就餐等需要专门培训安排,不得不考虑先部分复工、分批复工以及延后复工。例如,特大型制造企业富士康集团郑州科技园区和深圳工业园区,春节前用工量都达20万人,为降低疫情冲击的影响,尽快恢复产能,采取了一系列复工措施。尽管富士康集团推出一揽子助力复工的“硬核”举措,但是员工返岗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郑州科技园区返岗率不足20%。

调查企业中,富士康反映当前复工主要障碍是受防疫过度管控的影响,多数乡村、社区对人员进出实行“过度”的严管,制约了农民工外出返岗。农民工外出务工须开具健康证明等,手续繁琐,给返城复工的输入地也带来很多困扰。山东有家纺织服装企业反映,外地员工返城后必须自行隔离14天,期间费用均由企业自行承担,包括防疫用工的口罩、住宿等费用,因此企业考虑到复工成本太高,只能延期复产。

面对到岗率低、防疫物资准备不足等问题,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灵活用工方式来缓解当前复工困难。例如青岛双星鞋业公司外地员工占7O%,受这次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复工后将增加灵活用工比例。此外,在此次疫情中,“共享员工”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快速复工模式,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复产缺工,通过共享员工平台从集团外先调剂50名一线操作工;一汽丰田通过华晨共享用工平台应急使用了220名成熟练技工,保障3月初准时复工复产。

此外的,当下一些行业采用的居家或者远程办公并不适合制造业,只能辅助复产复工。调查企业中,已复工的制造业企业里,75%的企业安排部分员工居家或者远程办公,但人数都在40%以下。例如华晨宝马2月17日已经开始逐步复产复工,从集团内部来看,管理团队主要以弹性工作制或者远程办公为主,但整车生产厂的员工只能是在一线操作为主,远程办公的形式并不能有效保证生产线的顺畅复产。

全力以赴 制造业复工复产的“现在进行时”

当前疫情对制造业企业复工冲击影响程度正在减弱,尤其是春节以来防疫物资企业突现防疫与复产“两不误”,向制造业传递出防疫与复工可以同时做到。

尽管此次疫情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走势,但是疫情带来供需两端上下游产业链延迟性的短期影响不容忽视。调查显示,54.35%的企业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此外,约有一半的企业表示有能力应对疫情的短期影响,疫情过后可以通过加班加点将产量补上。例如蓝思科技深圳工业园区2月10日已经开始复产复工,由于疫情影响,当前员工到岗率为80%左右,但这种影响只是短期暂时的,预计3月中旬企业复工率将会达到百分之百,生产经营能够正常开展,有望将产量补上。

从复工对就业影响看,随着疫情的逐步减弱,企业用工会发生恢复性反弹,已出现促进防疫物资等相关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和就业增加。例如甘肃扶正药业科技公司生产抗疫产品(75%酒精消毒液、贞芪扶正胶囊)的生产线已经复工,并且在外地员工较难到岗的情况下,该生产线的员工复岗率也在70%左右。山西振东制药集团春节期间部分员工仍然正常上班,加班加点生产药品,直至2月10日,近2000名员工全部复工,继续大力生产,保障药品供应。

从中期趋势来看,未来3个月内,多数制造业企业随着生产达标,用工需求也会同步上升。调查企业中,48%的企业2020年二月底仍然有招聘计划,接近70%的企业没有裁员计划,反而在自然减员后会继续补员。今后1-3个月内的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出现70%以上的恢复性反弹,随着员工逐步复岗,制造业就业形势会基本稳定。

此外,对制造业企业复产复工的影响,主要显现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加剧。很多技能要求较低的制造业企业由于订单积压或者资金链、产业链断裂的风险,大多数会直接延后复工、有些甚至暂时停产;而技能要求较高的智能制造或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渡过复工困难中影响相对较低。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局面将加剧制造业劳动力市场技工长期短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也会对制造业中的农民工带来失业风险。

对症下药、有序推进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

为更好保障制造企业顺利复产,企业外地务工人员平安返岗,中国劳动学会农民工发展(复工)课题组建议,全国有条件的地方推行输出地农民工数字化健康证明。针对不少地方政府防疫前期的“严控”措施到现在防疫取得积极成效时仍在继续使用,使农民工复工走不出去,直接形成先行复工的制造业企业用工短缺的困难。面对这种局面,需要立即采取向输出地发放“健康卡”等通行证,推行数字化管理,建立健康互认工作,表明回家过年二十多天中未发生“新冠肺炎”症状。例如杭州“健康码”启用以来,每日访问量突破千万人次,目前已累计发放“健康码”超820万人。这一模式迅速推广至浙江全省11个地市,全国其它地方也可借鉴。

拓展农民工返城“定制化”交通服务。农民工输入地拓展“包车、包机、包专列”等有效办法向中西部边远地区发展,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精准复工、安全复工,便捷复工,使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基本得到满足。例如,北京精雕集团组织员工自驾车搭乘在一起,实现20O多农民工技工点对点的返城复工;浙江东阳中信红木家具集团为保障全面复产为省外返城员工定制“专车”复工。

简化复工手续,取消不合理审批,建立备案承诺制,由管制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例如,广东佛山出台取消以疫情防控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审批、备案等行为,企业复工复产无需批准、无需签订承诺书,不得要求返岗员工提供多项证明。但由于各地方政策不同步,造成由于供应链上下游复工时间不同所带来生产受阻,特别是即便达到复工标准,但由于员工不能实际到岗造成复工困难。

当前复工可实行“政府指导、企业自定、部门服务”的原则,鼓励企业创造出行之有效办法,尽快缓解企业用工短缺。政府与企业合力解决口罩等防护物资缺口和隔离用房等困难。保障防疫和复工两不误。从调查样本企业来看,在复工准备过程中,50%以上的企业在体温计、消毒液、酒精、喷雾器等储备方面都准备较为充足,但仍然有55%的企业在口罩储存方面存在困难,“一罩难求”依然严峻。调查企业中只有12.9%的企业会在外帮助员工提供隔离宿舍,82%的企业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帮助员工隔离。

加快扶持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接地气”、见到实效“冒热气”。努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优先支持汽车、电子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重点支持5G、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扶持防疫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疫情结束后出口产品新优势,也要支持家具、服装、制鞋和食品加工等民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走向高质量发展,避免市场持续疲软中再遭疫情重创而出现行业“塌陷”、失业众多的状况。

目前,针对企业复工的多种优惠政策已出台不少,应推动解决制造业企业先复工、先落实、先受益,率先恢复产能、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增加收益。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三费和缓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到位,一般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约25%左右,这对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及时雨,有待尽快落地见效,确保每户参保缴费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燃眉之急。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要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和人文关怀。要鼓励多劳多得,也要允许技高多得,使农民工大多数成为技工、优秀的成为技师,补齐技工长期缺少的短板,使近年来快速上升的劳务派遣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上。例如,调查中,用工量大的企业招一个农民工复工补助2000-3000元,实际是对劳务派遣用工转让费由人均千元飚升到人均四千元的直接对冲。

“低谷”时往往更能挖掘自身潜力,企业复工受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大力扶持渡过困难期,也要化危为机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助推发展转型,推动企业从人力资源开发转向人力资本提升,为战胜疫情后创出提升农民工技能和企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课题组成员:李付俊、林蔚)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贵州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29日前全部… 400亿元应急专项资金助力河南省补… 重庆:100家市级涉农保供企业全部… 福建省财政厅从四个方面强化财政收… 让纾困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权… 新华社评论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 铁路开行务工专列115列 90个重点工… 商务部:已启动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
推荐文章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习近平同智利总统皮涅拉通电话 贵州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29日前全部… 400亿元应急专项资金助力河南省补… 重庆:100家市级涉农保供企业全部… 福建省财政厅从四个方面强化财政收…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水利团体标准…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投放中央储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