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 (唐佳 朱江)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实现新增技能人才超4000万人以上,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人社部的《方案》有哪些亮点?又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及重点工作安排?针对上述问题,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邀请了中国就业促进会理事张元进行解读。
量化: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比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8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近3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际情况看,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电池制造工、电容器制造工等岗位纷纷挤进榜单。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凸显。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量化目标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的同时,对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及社会地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也起到重要作用。”张元认为,此次提高技能人才占比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明确大幅增加技能人才总量的目标,并分地区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比。
根据《方案》,“十四五”期间,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至3个百分点。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能推动东部省份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技能人才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东部地区的成功实践和先发优势,带动中西部地区技能人才工作,实现东中西部技能人才均衡发展新格局。
创新: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为促进实现高质量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案》就健全完善“技能中国”政策制度体系、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技能合作等提出20项主要任务。
《方案》提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张元认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作为最具创新性的措施之一,能帮助劳动者实现长期体面就业,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的技能享福效应。
此外,张元强调,《方案》还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助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资源供给、建设一批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不仅是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同时,还强调培育一批劳务品牌和一批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张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