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上海写作计划迎来十年 外国作家在上海书写冒险和惊喜
发布时间:2017-10-30 10:04 | 来源:新闻晨报


原标题:外国作家在上海 书写冒险和惊喜

2008年开始发起的“上海写作计划”,今年迈入了第10个年头。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9位作家来到上海,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记者从上周末举办的2017上海写作计划首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上获悉,驻市作家们写下的《上海小笼包》《萦绕不散的茶香》《鲁迅的四个梦》《功夫喜剧》《中山公园卖花女》《迷失上海》《上海探戈》《上海如归》等精彩作品,收入在以“母语为他乡”为主题的“上海写作计划”十周年纪念文集中,记录了他们在这座城市的冒险与惊喜。

让外国作家在市井中生活

起初,上海写作计划希望邀请一些世界上知名的作家来沪,以增加写作计划的国际知名度,但在创始阶段,这一想法并未能如愿,也曾有受邀作家提出希望能住在五星级宾馆,这一度让作为邀请方的上海市作协感到为难。王安忆在回顾上海写作计划十年历程时表示,“能够有成功的作家加盟,无疑能增添‘计划’的光荣,可是,却违背我们的初衷,那就是生活在市民中间,认识一个日常的上海,而不是旅游地。”

作协为受邀作家提供的住宿地点,基本是能融入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有民居的酒店式公寓,在居住的两个月里,驻市作家就是上海市民,从窗畔可以听见市井声音,闻到油锅里热腾的香味,探出头去,他们就能看到地下室、临街店铺、车站、地铁口和来往人群,市井气息让作家们更亲切地了解这里。王安忆说,“在这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们几乎会迷失自己,没关系,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又会找到自己。上海的空气充斥了你们的呼吸,上海的风景改变了你们的视野。”

透过他们的眼光来看上海

2011年驻市作家,来自澳大利亚的琳达·内尔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居所附近的卖花女。“当我靠在窗边、靠近鲜花时,香气提醒我同时去想两个地方:我住在布里斯班时所在的街道和我住在上海时所在的街道。之后,我每隔几天就会去买花。在这个到处都是陌生人的城市里,她渐渐成为某种恒定、亲切的象征。”

而对爱尔兰作家科纳来说,上海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我的家乡爱尔兰科克市和上海是‘姐妹城市’,但我来到上海,才发现两个城市没有一丁点相像。我们住在玉佛寺一带,从窗户望出去有一幢高楼,我想那就能装得下科克市的所有人口。差异感的撞击让我渐渐意识到,‘上海写作计划’的意义不仅在于‘写作’,更在于拥抱城市的生活与文化,发现我们之间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经历。”

10年来,驻市作家们不仅将上海的故事带到世界各地,也将他们的经验汇入上海的故事中。2012年驻市作家、来自保加利亚的史维特拉·格奥尔基耶娃在上海完成了一部诗集,而另一位保加利亚作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回国后,将赵丽宏诗集《天上的船》和部分散文、王安忆的小说《小饭店》以及孙未的三篇短篇小说翻译成了保加利亚语。丹麦作家福劳德·欧尔森曾在中国工作过5年,去年他作为上海写作计划“驻市作家”回到中国,“同时也是为了完成过去4年我一直在构思的一部作品,二战时期在香港的丹麦难民的故事。”欧尔森创作的《辣斐德路上的克莱门公寓74号房间》 由上海青年作家钱佳楠翻译,在即将出刊的《收获》今年9月号“生活在别处”专栏刊出,这也是《收获》杂志第一次发表当代外国作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徐 颖)



责任编辑:韩海霞
最新文章
采青姑姑 北京文创产业占GDP比重达14.3%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更具刘氏幽默… 上海写作计划迎来十年 外国作家在… 厉害了!他写的网络小说老外读者追… 中欧艺术双年展主打文化记忆 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开业满两年 24小… 读张之路的《吉祥时光》:体味诗意…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