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作家行走大地,正在拔节成长
发布时间:2021-12-03 09:53 | 来源:光明日报


大约是2018年年初,山西作家鲁顺民、杨遥、陈克海要合作写一部全面表现山西脱贫攻坚战役的报告文学。那时,杨遥正在隰县阳头升乡挂职副乡长,陈克海在这个乡的罗镇堡村当第一书记,都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而鲁顺民多年前也曾在山西作协的另一个帮扶村驻过村。

当时,天冷得很,但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开始马不停蹄地采访。怎么连夜赶路的,怎样让老百姓与他们交心,如何让那些忙得脚不着地的人们抽出时间来介绍情况,我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总是往下跑。回到单位,还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整理采访笔记。我们也常交换采访的情况,聊扶贫的见闻。我记不住他们说的全部,但记住了他们的神态——兴奋、激动、情不自禁。

后来,三人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在太原美术馆与大家见面。鲁顺民代表作者致辞。他穿着一件上长下短的旧夹克。我说这哪像个作家,就是一个村支书。鲁顺民说,你穿得好了,人家老乡谁理你。

这好像有点传统。在汾阳贾家庄马烽纪念馆里曾看到一张老照片。地里坐着一群人,里面有一个是孙谦。他和村民坐在地上,戴着一顶帽子。帽檐上翘,嘴里嘟囔着,正在吃什么,但满脸是笑。不知大家正说什么,竟笑得那么开心、投入、忘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大作家——“山药蛋派”的主将之一,新中国电影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从北京回到家乡见过大世面的文化人。也许,不管是身边那些村民,抑或是孙谦自己,都没有那种因身份不同而显现出来的差别。老乡们没有把他当外人,孙谦也不认为自己就比谁高一尺或半寸。他们都是一样的,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在同样的土地上忙忙碌碌。

《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这部作品受到中国作协的重视,作为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的重点项目予以扶持。他们认为作品很好地解决了报告文学中“报告”要求的“纪实性”与“文学”要求的“艺术性”的统一,对同类题材的创作有借鉴意义,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之后,外文出版社又翻译成英文在海外发行。而他们三个人的创作还在继续,依然行走在太行吕梁的山峁沟汊之中,采访一个又一个在这场堪称伟大历史进程中普普通通的像土地一样的人们。

2020年1月,《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出版;2021年5月,《掷地有声:山西五十八县“摘帽”故事》出版。鲁顺民与陈克海联手,又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赵家洼:一个村庄的消失与重生》,杨遥则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

大致差不多的时间内,山西作家哲夫正行走在前往岢岚县的旅途中。与前面三个人相比,哲夫是单兵作战。一般人看来,即使从太原到岢岚也并不容易。因为岢岚比较偏远,村落分散,行而难至,采访不易。对于哲夫来说,这样的奔波已是他生活的常态。他常年行走在祖国的东南西北。黄河、长江、淮河,这些大江大河他都去过,不止一次两次;也都写了书,也不止一本两本。他关心大气、水土、森林、河流……他以岢岚脱贫攻坚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爱的礼物》先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不过,哲夫也并非单兵作战。在古老三晋的大地厚土中,不仅行走着那些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的人们,也行走着许许多多怀揣梦想与希望、肩负使命与责任、爬上一道道山梁又走进一座座院落的人们。

此时,很多作家都奔波在路上,以记录这场深刻的历史变革。郭天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长治市沁源县,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第二次战役》;赵树义利用休假的时间深入太行山区,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折叠的时空》;李晋瑞深入武乡,这个当年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人往高处走》;王秀琴在吕梁的山峁之中行走采访,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决战吕梁》;李燕蓉在离开了挂职两年副乡长的小村之后,开始了长篇小说《望乡》的创作。而朱七七与山西歌舞剧院合作的民族歌剧《三把锁》,成为文旅部艺术基金的扶持项目,上演后受到好评。还有更多的作家,本身就是驻村队员,写下记录他们扶贫工作的“扶贫日记”。还有的人组织同道共同采访,集体创作,写出了作品。他们与老乡们聊天,与干部们交谈,与同伴们争论,他们打开电脑,打开录音笔,打开记忆中一幕幕活色生香的现实场景,并记录下来,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什么。

这些作家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消除绝对贫困的各种努力。这些作品虽然写的是一地之事,却表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他们也敏锐地注意到了人的变化。首先是帮扶干部的变化。其中一些人本来就有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这样的巨变中,他们的境界、能力、素质都得到了锤炼与提升。还有一些是从学校到机关的“学生”干部,缺乏在艰苦岗位上的历练,缺少基层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他们从茫然无措到胸有成竹,从不太适应到如鱼得水,逐渐成长成熟。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表现出了广大农村那些普普通通的村民的变化——人的价值的觉醒,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创造新生活的主观自觉性的增强。他们不再是生活在现实中却与现实脱节的封闭保守的个体,而是与时代大潮紧密相连的弄潮儿。在他们身上,不仅表现出农民个体命运的变化,更表现出他们具有的时代光彩,以及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

作家们也在作品中对中国的命运、未来,农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生动描绘与深入思考。他们力图超越现实中具体的人与事,表现中国在消除贫困、实现人的价值、维护自然生态、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积极健康的干群关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谱系等许多重大问题中的努力与成效。他们把那些陌生的村庄、不相识的村民描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中国农村的变革具有根本性意义。在这样的历史巨变中,山西作家没有缺席,没有失语,没有作壁上观。他们或者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或者行走在太行、吕梁的山水沟梁之间。这是养育了我们的大地,是孕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土壤。她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显现出旺盛的活力。(作者:杜学文,系山西省作协主席)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国潮”澎湃,如何因势利导赋能中… 中科院与保定携手打造全新的古动物… 华南周缘火山喷发 或导致二叠纪末… 中国发现已知最早大规模古稻田 已… 四川遂宁:田野考古调查发现又一宋… 《夏商周考古》:人去书尚在 盲文阅览需提升“适盲服务” 威海市文登区:文化点亮乡村振兴之…
推荐文章
习近平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 青海省药品和医用耗材一体化管理系… 《海南省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995个重点项目助推贵州旅游产业化 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开展常务会议网… 辽宁省推广实施涉农补贴领域基层政… 把握时代新机遇 谋划事业新发展 广东多地12月1日起开展全电发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