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片蘑菇云》
千黛
一个人对于美味的记忆、迷恋,可以是纯味觉上的:第一次吃的新鲜好奇,经常吃习惯养成的味觉DNA,饿得两眼昏花时猛然一吃的救命味道……等等。
不过,纯味觉的记录,总觉得不够进档案馆的分量,反正,能进我心里美味档案馆的,都不是纯味觉记忆,它们要么和一个理想一种美有关,要么和一段生命的感人故事有关,要么和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精神文化有关。同样从吃母乳长大为起点,有的人只发展了从味觉到味觉,有的人却可以从味觉开始,串通六感,五味兼溶。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我因此也爱看菜谱和美食文章,犹爱汪曾祺先生所写,篇篇有味儿。有一篇《菌小谱》,看得两颊生津,但最喜欢的句子却是:“我在沙岭子农科所画口蘑谱,在蘑菇房外面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我在外面画,它在里面长。我画完一张,进去看看,每只木箱中都已经长出白白的一层蘑菇。”口蘑可爱,祺老可爱,仿佛看见那一只只钻出来的口蘑,都带着时尚的帽子,急不可耐地,也想看看,这位大画家把自己画成了啥模样。
我从小就喜欢吃蘑菇,想来有两个孩提时既模糊又十分清晰的原因。父母都是山东人,在青藏高原出生的我,除了是山东人的平方,馒头孩子的立方外,最爱的菜不是牛羊肉,是“山珍海味”。
尽管青藏高原曾经是海,可那是亿万年前的事,海味都变成了化石;尽管青藏高原到处是山,可我15岁前,吃过的山珍好像基本是“二蕨”:干的野蕨菜,干的蕨麻果,我看可以起个外号“二干蕨蕨子”了。
我父母生肖兔,小时候看着白白的小兔,格外喜欢,常常幻想能够养两只,然后也像父母嗔问孩子一样地嗔问画画的父亲,“这小兔子眼睛,是不是你用红墨水给染成的?”我小时候,父母嗔问管教孩子的画面,全是温馨浓密的爱,没有一丁点儿现在被过度解读的父母“训”孩子的动辄得咎。
别人家知女莫若母,我家是知女莫若父。父亲给我买了很多兔子童话书。有一本小白兔采蘑菇,记得最后几只小白兔,一人挎一个蘑菇篮子,撑一把蘑菇伞回家,特别得意。书里还有小白兔靠着巨大的蘑菇柄,在蘑菇下避雨的场景,美得不要不要滴。当时还没吃过新鲜蘑菇的我,就想着,要是能给爸妈一人造一间软软的蘑菇房,让他们下乡演出时能一人睡一间,该多好!
16岁,也就是1984年,父亲的单位,有心活的领导,给职工弄了一个小福利,拿出一间小房来种平蘑菇,每周五可以去买。祺老《菌小谱》里说,即便在当时的北京,能吃新鲜的蘑菇,都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儿,估计相当于前几年享受吃橡子长大的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喝啤酒听音乐按摩长大的神户牛肉……那样式儿了吧?
一个周五傍晚,我在房间做功课,父亲打开我的门,一股仙仙的味道诱惑了我的鼻翼。父亲美美滴说:“儿子,来来来,来看看这东西。”
第一次见到新鲜的蘑菇,是视觉味觉感觉的多重体验:一层层淡灰正灰浓灰……一层层淡白正白米白的云,被父亲摘下来,放入了竹篮里,每一朵都期待着我的赞美。父亲告诉我,这些“云”,都是从棉籽为基材的方垛上长出的。说完,估计父亲便开始欣赏我眼里的惊讶,与所有关于棉花、云彩、蘑菇以及它们前世今生转化关系兀自神往的眼神。第一次的平蘑菇美味,成了混合着山味海味棉花味云彩味,甚至还有爸爸味的完美组合。
一段时间后,父亲不再用竹篮子买平蘑菇了,蘑菇再到我家时,基本都是父亲用他的画废宣纸包着一坨。打开,全挤在一起,不再是好看的云朵,像是父亲画废揉皱的纸团,每一片泛黄的蘑菇边儿,都那么清晰。父亲说做这个事的是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某同事的亲戚,很不容易。大家都爱买新鲜漂亮的,这些干了的不受待见。其实,我们以前不都是吃干了的蘑菇吗?妈妈问干的是不是比新鲜的便宜?父亲说:“他是准备便宜卖给我的,但我没让。你们尝尝,这干了的蘑菇比新鲜的还多了一种味道。虽然我们损失了眼睛的待遇,但蘑菇说到底是食物,味道更丰富是不是才是对食物的核心要求?按这个,我们还该多付人家钱才对。”
此后,父亲会交替着买新鲜的和干皱的,我猜想只要有干的,就一定买干的,正好碰到都是新鲜的,才带新鲜的回家。那概率,其实是一个定律。
从此,家里每吃干皱的蘑菇,确实多了许多味道,那是父亲不光爱我们,也力所能及地爱别人的味道。
现在,虽然我力所不能及地没给父母每人置办一套“蘑菇房”,但常常会如父亲一般去买平蘑菇。午后四点,我家小区附近那家菜店里,便常有些散碎干皱的蘑菇,等着进我的菜篮子,跟我回家。那菜摊主人很不好意思地要给我便宜价,我说:“你看你至少凌晨四点就要起来去上菜,我呢,睡完午觉后优哉游哉地来买菜,你说谁不好意思呀?干蘑菇一样很好吃的。”我心说,你哪里知道,我怎么能输给我老爸呢?
是的,干皱的蘑菇并不影响美味。每次买完这些散碎干皱蘑菇回家,路上,脑海的背景板里,父亲都化成一片蘑菇云,微笑着飘来。爸爸味,总是新鲜、隽永、深厚。
我的美味档案馆TOP10里,蘑菇那个档案袋,一直都挺沉的,虽然装的不是金子。
千黛近照
千黛简介:
号妙飞天。诗画世家,灵韵妙悟,工诗文书画。毕业于北京大学,【抱千堂】主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其著作《倾城之蝶》《问鹧鸪》《天地大美》《“不似”的浪漫》已先后入藏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山东省及广州市图书馆。《五福临门》《绿憩》等画作由中华慈善总会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