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局获悉,从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青海省累计投入1.38亿元经费用于西宁段、大通段、湟中段等一批长城保护工程项目,对长城本体进行了抢险加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排除了长城本体存在的险情,改善了长城环境景观。
据了解,青海省内的长城为明代长城,主要分布在西宁、乐都、互助、大通、湟中、湟源等12县(区)境内,全长363千米,形制上有墙体、壕堑、烽火台、关、堡等。
青海省文物局副局长许世臣介绍说:“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长城保护工作,组织建立了长城义务保护员队伍和机构,全省长城沿线共聘用长城义务保护员127名,同时开展了长城保护标志标识和界桩设置工作,为长城保护夯实基础。”
在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青海省文物局加大对长城保护修缮的力度,已申报了互助明长城、大通苑堡修缮项目,湟中区新城堡抢险加固工程等5个项目。此外还注重数字化管理和科学管护,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了青海省长城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试点工作,以提高长城资源信息化、数据化平台管理水平。
许世臣说,下一步,青海省将继续抓好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全力推进青海明长城大通段庙沟堡和西南角台保护修缮工程、贵德古城展示利用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探索长城保护管理机制,持续推动长城文物保护工作,为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