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31日对外消息指,该馆馆藏日伪历史档案翻译整理工作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国家档案局验收,标志着该馆历时4年的馆藏日伪历史档案翻译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官方消息称,1932年日本强占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到1937年,内蒙古西部地区主要城镇和主要交通线也相继沦陷。日本侵略军侵占内蒙古地区后,扶植、建立殖民统治机构,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殖民统治。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日伪历史档案共1300余卷,时间跨度从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伪蒙疆政权和伪兴安省政权形成的、日本侵略者溃退时未及彻底销毁的档案,该档案记录和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的殖民掠夺,以及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收集整理部副主任李秀萍说,该档案内容丰富,极具历史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史实的重要依据,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促进人们珍爱和平、维护正义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由于年代久远、时间跨度较长,这些日伪历史档案多有破损,部分是从建筑工事中挖掘出的销毁残片;同时手写古日语居多,字迹潦草难于辨识,为翻译整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李秀萍如是表示。
据悉,为尽快抢救和开发馆藏日伪历史档案,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积极争取国家档案局、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支持,对这些档案优先完成数字化扫描,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精准翻译和整理,确保项目规范顺利实施。
目前,该项目共翻译完成2590万字,著录采集文件目录8.2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