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01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中国民协调研甘肃河西走廊民间文化
发布时间:2020-08-28 09:47 | 来源:中国文艺报


继胜带领团队在河西地区进行唐卡图像采录工作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佛教传入中原,玄奘西天取经,中原丝绸运往西域,西域珍奇古玩进入中原,河西都是必经之地,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遗产。“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发展是河西文化的显著特征,‘一带一路’背景下河西民间文化如何获得更好发展,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当地民间文化的优势、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时代的民间文艺工作。”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表示。8月13日至18日,中国民协组织开展河西走廊民间文化调研活动,先后深入甘肃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等地的文化场所、乡村聚落和民间文艺传习所、工作室,推进中国民协与各地民间文艺工作的对接。

为民间文化立档存志  

“念宝卷一心向善,听妙音诸事遂愿。”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宝卷传习所内的一副对联,传习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附近的灯山村,在传承人赵旭峰、李卫善的积极宣传下,凉州宝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民间艺人自发地坚守和传承民间宝卷说唱艺术,组织演出,收集保护宝卷文本,体现出对自身文化的强烈情感。

“凉州宝卷是河西宝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敦煌变文的一种,是流传在凉州地区的佛教经变文或由宋代说经演变成的民间通俗文学,主要分布在天梯山石窟所在的山区及周边地区。”赵旭峰介绍说,宝卷既包罗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方方言和民俗文学,又综合了古代小说、戏曲、诗歌、民间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

甘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表示,为了让这些或沉睡、或濒临灭绝的宝藏重新发光,省民协积极响应中国民协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并结合本省特色,集中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以影像、声音、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真实记录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制作、传承的全过程,留存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记忆。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说唱卷”已计划将“宝卷”纳入,大系甘肃分卷传说、俗语以及神话(甘宁卷)等编纂工作均已启动。此外,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子项,“甘南卷”即将正式出版发行,浙江大学教授、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谢继胜目前正在进行河西地区唐卡图像的紧张采录工作;甘肃省民协承接的其他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如《中国民族服饰集成·裕固族卷》也已进入出版流程。

民间文艺融入新生活  

民间文化根植于民众生产、生活的沃土之中,是一种日常文化的积淀和体现,是民众自发的文化创造。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在陇原大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汉代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石刻造像、金铜造像、唐卡、魏晋墓画像砖……这些文化遗存,和雄浑粗犷的大漠风光、秀丽迷人的山光水色、淳朴自然的民俗风情、妙趣横生的方言俗语、瑰丽神奇的传说奇闻、文人骚客的锦绣文章,共同构成甘肃民间文化的厚重底色。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肃南县康乐镇率先建立了甘肃省裕固族民间文艺传承基地,肃南县民协通过县庆、赛马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组织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外界展示“打羊毛”“擀毡”“打酥油”等裕固族民俗文化。

在嘉峪关市大漠风情石艺馆,中国民协会员、嘉峪关市民协主席盛爱萍以嘉峪关戈壁天然风化石为原料,通过独特的手法创作出兼具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艺术特点的石艺作品,让戈壁滩上的美丽奇石盛开出工艺之花,其中尤以168幅天然石艺作品《红楼梦》系列令人称奇。石艺馆市场部经理赵磊说,他们开发的石艺画作品,具有浓郁的嘉峪关文化特色,既针对旅游商品市场,也为现代家居提供定制服务,让艺术走向大众,更好地激发其持久生命力。

调研期间,中国民协专门召开调研座谈会,邱运华在会上表示:“河西地区的民间文艺历史久远、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传统,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传统,应该积极探索利于民间文艺发展的多种途径,要看怎么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包括民间文艺家的生活,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服务经济社会大发展  

河西地区由于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民间文艺活动的开展、民间文艺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有着较大差距。“民间文艺工作要助推当地文化建设、助力精准脱贫,对重点濒危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要进行重点挖掘、保护和弘扬,要加强学术建设,为开展民间文艺工作提供足够的学术支撑。”杜芳说。

如何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专业技能培训、“山花奖”评审活动、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建设等和河西文化建设对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本次调研关注的核心。

调研期间,张掖市民协民俗文化传承基地在河西民俗博览园举行揭牌仪式,邱运华和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青山为基地揭牌。基地的创建旨在更好地面向百姓、服务大众,不断培养民间文艺人才,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根据河西地区历史变迁,馆内陈列经典民俗文物、农耕文化精品、地方特色作品等各类藏品3万多件。

“全市以传承保护、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规划建设市级非遗博物馆,建成河西宝卷、甘州小调、黄河灯阵、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项目传习所60个。”张掖市民协主席葛立宝说。

截至目前,甘肃有河西宝卷、裕固族民歌、兰州太平鼓、临夏砖雕、西王母信俗等6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93项省级非遗项目,1641项市(州)级非遗项目,3420项县(区)级非遗项目,“花儿”和环县道情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调研组认为,各地民协要深度整合资源,凝聚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力量,积极联络、协调有关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活动,增加培训和理论交流,既要守护好民间文艺之根,也要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对接,努力使民间文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中国民协调研甘肃河西走廊民间文化 8部匈牙利电影短片中国村庄展映 桫椤:为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发挥引… 居其宏:当前歌剧音乐创作的问题反… 于洋: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图像… 深圳文学批评40年管窥:以现实主义… 《八佰》:爱国主义的战争史诗(支… 纪录片《香港生命线》的艺术特色
推荐文章
节奏稳、脚步实 中国持续扩大金融… 中央宣传部授予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 守好科技工作“生命线” 向科技违… 走近“中国服务”,12大领域知多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白俄罗斯综合战术演习进入实兵演练… 北京市举办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