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大批主流类型片,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品质,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8月21日,由华谊兄弟、北京七印象出品,腾讯影业联合出品的《八佰》正式上映,延续了近年来银幕上优秀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无论在主题立意还是艺术、美学层面,都可圈可点,且有突破,堪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之作。
《八佰》主要聚焦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故事。1937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艰难的时刻,在铺天盖地的“撤退”颓败气氛中,在四行仓库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内,在数以百计中外新闻工作者的近距离围观下,“八百壮士”开始了四天四夜的守卫战。市民们则为枪声所召唤,不只是观战,更是为助战而来。影片是中国军民十四年顽强抗战的缩影,堪称爱国主义教育范本。
影片展现的并非飘渺虚空的偶像,而是军民一心、抵御外辱的战争史诗。平凡人物经过战争的洗礼和升华,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群像。这种不畏强敌、众志成城的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今天的观众,依然会被这种精神所鼓舞。这是新时代语境下,对不惧牺牲、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的一次全新诠释。历史上,“八百壮士”唤醒的民族情怀,今天更应该放在更大格局中去珍视。
除了民族叙事带来的精神洗礼,创作者还以创新与匠心,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对先进影像的勇于探索,提升了《八佰》作为史诗题材战争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国内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影片。比起常见的35毫米电影摄影机,Imax摄影机拍摄能获得更大画幅、更高的画质清晰度,并通过大银幕放映,最大限度呈现更逼真恢弘的视觉效果,使观众获得沉浸式临场体验。艺术作品,通过传达人类的情感而获得生命。大银幕的优越性,能够让民族精神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形成深刻而强烈的同频共振。
在制作上的心怀敬畏,铸就了《八佰》的高度工业化特征。影片在历史真实和军事技术的考据上,做了扎实而艰巨的工作。从整体呈现来看,导演管虎率领业内最顶级制作班底,筹备十年,以20万平米实景拍摄基地对战场进行了高度还原。从细节打磨来看,弹道的计算、声效的呈现、人物的表情、战术的调整等,处处体现出不敢苟且的谨慎、勇气和执念。这使得整部影片既具备视听享受的震撼力,又不畏多次研读的倦怠,显示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命力。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一大指征,就是工业化水平。因此,《八佰》其实也折射出中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进程。
对类型的勇于创新,成就了《八佰》前所未有的华语顶级战争巨制。以现代电影视听语言和技术,来呈现战争题材史诗电影,可谓难度大、成本高。创作团队用长达五年的坚守和深厚的情怀来面对。作为影片联合出品方,腾讯影业从2016年便开始接触这个项目,希望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近年来,腾讯影业沉淀了以时代旋律系列为首的六大文化产品系列。《八佰》是其时代旋律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这不仅是一部高品质的国产战争类型片,也是一部民族英雄电影,在“讲好中国故事”层面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很多可供解读的样本。
7月20日,全国范围内影院放映迎来重启,行业的复苏不啻一场艰苦的保卫战。而且,电影的复市复业本就是一场“排兵布阵”的博弈。市场既要有精致的中小成本影片温润人心,更要有“四梁八柱”式的大作、巨作形成口碑效应,鼓舞人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重启初期,哪些影片、哪些企业、哪些市场先“冲进去”,是需要更多担当、更多勇气和更多智慧的。
《八佰》是中国电影复市后第一部回归大银幕的大片,其担当不计成本。作为在行业重要关头挺身而出的勇者,《八佰》为提振行业信心、助力行业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将铭刻于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史。
(作者:支菲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