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5月18日电(记者马莎)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高倩如今年有了一个新身份——“读简班”学员。和高倩如一样拥有这个新身份的还有她的同事们。
这个“读简班”成立于今年3月底,是甘肃简牍博物馆为了让员工熟悉文物、做好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专门搭建的学习平台。“通过阅读,我对每一枚简牍有了系统认知,这为我今后从事业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高倩如说。
“我们员工来自各个专业,作为一个专题性的简牍博物馆,认识简牍是他们的必备功课,大家可以通过‘读简班’对简牍有基础认识和了解。”甘肃简牍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杨眉说,“读简班”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效果显著,对员工强化业务技能、夯实业务基础起到推进作用。
法律文书、情书家书,还有古代的“AA制”账单……简牍文物就像一台放映机,为学员们活灵活现地展示着古时候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简牍文物图片册,方便大家读简认简。”“读简班”主讲老师、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通过阅读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新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也可以激发老员工再思考、再发现。
甘肃是简牍出土大省,自1907年以来,共有8万多枚简牍出土,其中汉简总量达7万多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集中保存了4万多枚简牍以及相伴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
杨眉介绍,“读简班”基本每周开展一次读简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6期。下一步,甘肃简牍博物馆将扩大“招生范围”,吸纳高校师生及社会爱好简牍人士参与其中,共同推进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有一些学员已经开始主动写札记,总结经验收获。今后我们不仅要丰富讲课内容,也要探索更好的授课形式,旨在让‘读简班’成为简牍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新常态。”杨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