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流域齐家坪主要农作物:A.粟;B.黍;C.小麦;D.大麦; E.豇豆属;F.燕麦
2019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会23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进展顺利、成果丰富。中国积极主动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自觉承担国际责任。
据初步统计,2019年中国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包括赴外考古项目38项,外国考古团队在中国境内合作考古项目8项;延续性项目33项,新开展项目13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4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等。
其中,中国赴外联合考古工作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主题,积极与合作国开展考古调查、遗址发掘和专题研究,充分展现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沙特阿拉伯塞林港是红海之滨一处重要的海港遗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港口。经过中沙机构联合考古发掘,塞林港遗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包括铜砝码、青金石、玛瑙、串珠、象牙制品、钱币等,同时还发现了阿拉伯石器、波斯釉陶及来自中国的瓷器,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中沙塞林港遗址联合发掘项目负责人姜波介绍说:“沙特阿拉伯的考古学家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唐五代的越窑瓷器、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都有零星的发现,由此可见中国外销瓷兴销中东地区是源远流长的,在我们这个遗址也有宋元时候的青白瓷和青瓷的发现。”
位于东非的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2019 年中肯多家机构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在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开始考古发掘。初步考古调查证明,东非大裂谷博高利亚湖周边分布着非常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对探索现代人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肯博高利亚湖遗址联合发掘项目参与者赵清坡介绍说:“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肯尼亚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它的境内出土了250万年多的人类化石,还有320万年的石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石器。在考古领域,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99%以上,是人类起源并扩散最为重要的阶段,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又是考古中最重要的国际前沿课题之一。我们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开展的旧石器调查发掘项目既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是为了在肯尼亚寻找更多与现代人起源有关的证据。”
塞林港生活建筑遗迹
在过去的一年,中蒙合作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考古项目发现生活用器、车马器和兵器,器物种类、装饰风格和工艺技法等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合作开展西天山地区考古研究项目,获得了一批考古新资料;同时四国科研机构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和合作框架,深化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效。
此外,中柬合作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考古和保护项目、中乌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考古项目等进展顺利,为后续文物保护维修和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埃合作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考古项目、中洪合作洪都拉斯玛雅科潘遗址考古项目等,涉及人类起源和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等学术热点问题。
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还积极欢迎各国学者来华开展合作研究。中美合作辽宁红山文化研究、甘肃洮河流域调查、四川九寨沟地区考古研究、湖北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和陕西杨官寨遗址田野考古培训班,中以合作山东弥河流域调查,中日合作汉代铜镜研究、三燕文化出土遗物研究等项目进展顺利。
其中,为完善甘肃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框架,揭示不同文化阶段所代表的人群变迁、技术演进和社会结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试掘工作。中美“甘肃洮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与社会之演进”联合考古项目参与者周静介绍说:“整个洮河是位于甘肃中南部,它东接中原腹地,西连河西走廊,南接南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里,大碧河流域(洮河下游)是没有遗址分布的,但是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流域内有8处遗址。我们对下一阶段的计划也是有一定设想的,我们想继续对流域内重要遗址进行调查与相关工作,继续关注大碧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