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非遗传承人须练好“嘴皮子”
发布时间:2019-06-21 14:51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汉服是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欢迎同学们到我的展台了解汉服的知识……”“我是来自合阳县的面花代表性传承人,欢迎同学们到我的展台前一起动手捏面花……”日前,一场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组织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西安市3507小学举办。与常见的互动模式不一样的是,10多位代表性传承人在活动之初依次登上大讲台,用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向全体学生推介自己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热情的推介赢得了阵阵掌声。从现场看,这种“耍嘴皮子”功夫的非遗推介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肯定。

非遗的传承是技艺的传承,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播。要让更多的人对非遗产生兴趣,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除了展示绝活、传授技艺外,还需要发挥好语言的感染力。因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要勇于、善于表达,用“嘴皮子”功夫助力非遗传承和发展。

对非遗的普及来说,再好的展板也不如代表性传承人“动手+动口”。客观来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精于技而疏于言”的情况较为常见。笔者认为,代表性传承人不必担心自己表达能力的不足,而应勇于当众表达。事实证明,不少代表性传承人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语调,对拉近非遗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有很大帮助。

对非遗技艺研究来说,准确的表达及领悟力是代表性传承人群不断提升技艺、创新产品不可或缺的。事实上,当众表达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已成为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培训班的“必修课”。每一位学员都需要在培训班上数次当众表达对项目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员精准表述的能力,促进学员之间更好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起合作协作关系。

对“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融合发展来说,诠释技艺魅力、讲好非遗故事、开展跨界合作,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力。

非遗传承不仅是代表性传承人的事,也不单是技艺本身的传承,而是建立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及广泛合作基础上,并不断与当代生活发生交集的融合式传承。对此,除相关专家及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代言”外,还需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直陈”的方式扩大项目传承发展的“朋友圈”。不断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是促进非遗项目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所不应忽视的。(秦毅)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人民时评) 北京日报:电视剧集还是短一点好 与时代共进步 与人民同呼吸(逐梦7… 儿童影视作品的题材现实感和艺术内… 穿越时空的爱 昔日感怀的岁月 ——追忆老邻居联… 文旅融合需要强化三个意识 将低俗劣质内容拒之门外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