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这一民生话题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来看,目前主要靠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这一“第一支柱”支撑,其保障水平跟退休前的工资收入相比还存在落差。
为了给群众带来更有保障的晚年生活,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建设“第三支柱”——个人商业保险来弥补这一差距。近年来,金融支持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税延养老保险”)就是“第三支柱”中的一个看点。
自去年5月在上海、福建等地开展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税延养老保险满足了群众的哪些期待?未来还应解决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保费允许税前列支,领取养老金时再行缴税,并享受税率优惠
什么是税延养老保险?
“税延养老保险是可享受税收优惠、满足个人养老需求的政策性保险,也是建设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探索。”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购买税延养老保险所缴纳的保费允许税前列支,使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相应降低,扣除限额按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中较低的数额来确定;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行缴税。从税率来看,税延养老保险投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时,25%的部分可免税,75%的部分按10%税率纳税,相当于7.5%的总税率。
建筑设计师张女士的家庭是典型的“4+2+1”结构。步入中年,她面临的现实压力逐渐增加,既要赡养父母,又要抚育孩子,还要为将来养老做好规划。在税延养老保险推出后,她购买了阳光人寿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每月缴纳保费1000元。“购买税延养老保险产品,既能享受专业的投资服务,有效应对养老资金的投资风险,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养老保障,又能享受个税优惠,能减轻一些经济负担,是比较实惠的。”
陈华芳在上海一家外企担任主管,她说,为了在养老方面早做打算,在详细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后,购买了税延养老保险。“我选择的产品每月交保费600元,缴纳30年,固定20年领取,算下来,自己缴纳21.6万元保费,退休后总共预计可领取养老金近50万元,并可享受延税约4万元,纳税轻了点负担,养老多了些保障,这个钱花得值!”
“税延养老保险有利于应对社会老龄化压力、个人养老金不足等问题,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民生举措。”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税延养老险可税前列支保费,能有效减轻投保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领取养老金时纳税税率也能享受一定优惠。这有利于激励消费者购买养老保险,让消费者更充分地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
充分释放市场潜力,须提高产品收益,培育养老投资意识
税延养老保险刚刚试点一年多,业界认为其市场前景可观。有研究认为,长期来看,税延养老保险有望为保险行业带来千亿元级的市场。
尽管税延养老保险的推出受到市场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群众在养老保险服务方面的消费,但也要看到,一年来,税延养老保险的销售情况与市场预期存在着较大差距。截至去年底,税延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7160万元,承保件数约4万件。市场期待已久的税延养老保险遇冷,症结何在?
“税延养老保险对消费者而言,减少投保负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如果税延养老保险的‘增收效应’不明显,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就不‘解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考虑到税延养老保险应缴个税扣除限额距离消费者期待有差距,领取阶段税率优惠力度有待提升等因素,税延养老保险目前仍然缺少吸引力。
董登新则认为,我国群众的养老储蓄意识相对欠缺,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包括税延养老保险在内的一些养老保险产品遇冷的原因。“投资者养老储蓄和投资的意识缺乏,而养老产品本身也存在着投资时间长,收益见效慢的弊端,因此尚未被更多投资者所接受。”
此外,一些消费者认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收益同自己的心理预期存在差距,因此购买动力还不够强。据统计,在税延养老保险产品中,固定收益率多处于2.5%—3.5%之间,吸引力相对不足。此外,税延养老保险较为繁琐的参保程序,也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业内专家认为,要进一步释放税延养老保险市场潜力,为更多群众带来更可靠、优质的养老保障,需要从多个角度协同发力。一方面,可适当加大税延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力度,并适当提高收益,以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应加强产品宣介,引导消费者为自己的养老进行合理投资。
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既是民生诉求也是市场机遇,应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需求都在增加。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上海市民王闵昕说:“我倾向于进行长期、稳健的投资,因此对养老类产品感兴趣,如果有合适投资渠道,自己愿意为将来的养老提早做准备。”
董登新认为,养老金融产品前景广阔,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品种还比较单一。“税延养老保险,以及养老目标基金、反向抵押的‘以房养老’等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养老金融产品,尚不能充分满足养老投资的需要,金融机构应进一步研发创新相关产品。这既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也是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机遇。”
“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对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有很大推动作用。目前,加快养老金‘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也是养老金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关部门可出台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个人更多地为养老进行储蓄,既能够让群众享受更有保障的老年生活,也可有效减轻国家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说。
在一些城市,居民金融观念相对不够成熟,更多人选择保守的“存钱养老”,让养老“第三支柱”难以发挥作用。对此,董登新认为,养老金融产品应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的转变,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地创新,推出定制化养老金融产品。同时,还应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服务,真正发挥养老金融的内在价值,赢得消费者的认同,让养老金融产品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