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启动,北京新机场即将竣工……5月,一批重大项目如期落地,投资分外红火。
打开今年头4个月的投资“成绩单”,延续了增长平稳的态势。今年前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稳投资,又该如何延续投资结构优化的好趋势?记者进行了采访。
补短板、促升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3月28日,杭衢铁路(建德至衢州段)全线开工。这条继杭绍台铁路、杭温铁路之后,浙江第三条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的高铁项目,总投资236.3亿元,预计2022年建成后,杭州到衢州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
杭衢铁路是众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一个缩影。随着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的落地实施,今年前4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回暖。
不仅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也在持续彰显。
补短板持续发力。分领域看,前4月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37.6%、12.3%,比全部投资分别快31.5和6.2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5.9%,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5%,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一季度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提高。其中,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7.8%,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中部、西部地区从投资增速等指标来看,明显比全国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带来的后发优势在不断显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促升级保持加速。1—4月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7.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45.1%,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业投资增长26.4%,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18.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16.1%。
“投资内部结构优化,技术改造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一些短板领域投资都持续较快增长,为未来发展增添了后劲。”毛盛勇认为。
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激发投资活力潜力
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曾连续8个月持续下滑,并从9月开始逐步企稳回升。今年以来,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6%以上。投资增速企稳的积极因素有哪些?
市场需求复苏是根本原因。“经过周期性调整,前期过度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正在逐步消化,而随着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产业的市场需求正逐步扩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罗松山介绍。
营商环境优化增强了投资意愿。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更加坚定了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信心。
“2018年,增值税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我们当年实现减税235万元,今年又降了3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能减税800万元,这还不包括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为我们子公司带来的300万元增收。”从事智能水表制造的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童为民说,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生产的积极性。
稳投资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在投资领域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尤其是今年以来,加快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审批核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措施,对推动投资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今年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703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运输、高技术等领域。
今年以来,也有个别投资指标增速出现了波动。其中,前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如何看待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波动?
“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一些出口型行业投资增速回落;另外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企业利润下行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召元分析。由于民间投资结构中制造业占比约为50%,制造业增速的回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增速。
不过,尽管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4%,增速与一季度持平,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8.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5%、12.9%、10.4%。此外,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4月份增长14.9%,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2.4个百分点。这说明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
“随着今年我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实施,政策效应累积显现,市场信心在增强,制造业投资增速到下半年有较大可能出现回升,这将为全年投资平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许召元说。
有信心、有条件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无论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还是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投资“引擎”必须转得稳。细细分析,稳投资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并不少。
——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例如机场和欧美国家相比覆盖率较低,对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充满潜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都将发挥稳投资的重要作用。
——转型升级投资潜力巨大。破解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个过程中就有巨大的转型升级投资需求。“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市场持续增长,公司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未来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公司拟投资建设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投资金额约46.24亿元,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
——市场预期向好。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等机构纷纷宣布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税收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税源企业信心指数止落回升,从2018年四季度的121.16上扬至2019年一季度的125.23,回升了4个点,显示企业投资意愿增强。
稳投资不是铺摊子,在保持增速平稳的同时,更要促进高质量的新供给。罗松山认为,保持适度有效投资规模与增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不能为稳增长而过度强刺激投资、延缓结构调整优化。许召元也认为,像基础设施投资,在高基数上并不需要追求过高增速,应维持在合理水平,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民生短板领域和核心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
稳投资中要特别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近年来,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上,但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仍有待加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认为,一要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让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二要减轻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三要通过完善法治体系、保护知识产权等,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
稳投资也要防范风险,强化投资政策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袁达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一季度已下达超过80%,建设需要政府出资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论证资金筹措方案,切实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尤其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王远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