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消费”、共享付费……作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势头强劲:一方面,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下,信息消费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强劲释放的信息消费需求,成为有效拉动内需、助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业界人士认为,在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等利好因素助推下,我国信息消费还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优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势在必行。
打开生产生活新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3年保持在5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消费以成本低、效率高、实时互动分享等独特优势,正深入渗透到生产生活中,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说,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1%,约为GDP增速的2倍左右,占最终消费的比重达10%,信息消费领域创新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线上线下融合日益深入。
如今,我国信息消费已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全新消费热点与亮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使消费形态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信息消费应用场景日益增多。
线上线下融合已悄然成为主流消费方式。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交通出行、商贸零售、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形成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闭环,正在不断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及展望报告(2019)》显示,2018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首次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渠道购物模式,当天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当年全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6%。
“‘80后’‘90后’已成为网上消费的中坚力量,‘拇指消费’带动信息消费向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升级,特别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更为个性,展现出兴趣优先、注重体验、懒人经济等多元新消费特征,深刻影响着互联网消费的未来走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说。
目前,我国已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云计算等应用设施快速发展壮大,移动支付也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快速向生产生活领域渗透,比如支付宝、微信、翼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通了水、电、气等生活缴费功能。
“‘使用而不购买’的共享消费理念在知识技能、物流运输、生产制造等领域加速渗透,有效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余晓晖说,付费模式也正加速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优质创意和个性化的视频、游戏等资源付出费用,而且付费群众规模日益壮大。
信息消费新应用发展火热
为促使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能,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信息消费政策体系建设,为信息消费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18年,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部署了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提质、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信息消费者赋能和信息消费环境优化4大主要行动。
此外,工信部还制定了《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在北京、上海、大连、济南等4个城市开展实地预评估,推动信息消费向纵深发展。地方主管部门也已经建立或正在加紧推进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开展规划制定、项目建设等工作。
“工信部面向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信息消费服务以及新型信息消费产品等重点领域,遴选出100个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推广信息消费新应用新模式,培育智能零售、数字创意、短视频等创新应用,引导企业持续创新,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说。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服务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短视频等新应用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超过70%。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上云步伐也明显加快。工信部通过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推动了20余个省份出台配套政策,遴选出60个企业上云优秀案例,提升了“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集成服务能力,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超过40万家,软件百强企业云服务相关运营收入增长超过90%。
据了解,工信部还在多地组织开展了信息消费城市行等活动,会同上海市举办“首届全国新型信息消费大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我国信息消费供给质量和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呈现扩容提质、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四大瓶颈亟待破除
2019年,我国“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深度融合,实体经济、百姓民生、政府政务与新技术更紧密地连接。与此同时,智能手机、无人机等新型智能硬件不断成熟,产品创新水平和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信息消费领域持续增长的重要热点。
另外,随着普惠减税全面推进等重磅利好政策逐步落地显效,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提升,新的消费红利将加快释放。信息技术的创新迭代与新型消费需求的迸发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将加速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信息+消费”潜力。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信息消费仍面临四大挑战,即有效供给创新不足、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平台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和消费环境亟待优化。
余晓晖说,应加快构建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的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加快新技术的部署应用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同时从需求侧发力,持续推进增收、减税、降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此外,还应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管体系,营造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在提升供给能力方面,今年工信部将持续开展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深入开展企业上云,发展“平台+生态”“产品+应用”等新型服务模式,拓展信息消费发展新空间。
“2019年,我们将在部分城市启动信息消费馆建设,整合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势,在成熟商圈集中销售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消费最新产品和服务。通过树立统一品牌和形象,引领信息消费快速发展。”董大健说。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还将支持各地结合自身经济结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积极申请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加大资源投入,突出特色发展,并遴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示范项目。
“2019年将继续开展新型信息消费大赛、城市行、体验周等活动,引导各地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分片区、分步骤面向重点人群开展信息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信息技能。”谢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