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十年来层出不穷的药品安全事件,近日一项关于药品风险管控的课题研究,梳理了发生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增强防范意识,创新防范策略,采用社会治理模式,保证药品安全,减少药品危害。
据了解,这项名为《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核心风险问题梳理与防范初探》的课题,由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等承担。
该课题通过对典型药害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提出药品风险管理的社会治理:即从公共利益出发,将药品风险降低到人类可以承受之范围内,在法律授权下,多元治理主体主动参与对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估过程。
同时,该课题提出了应对药品安全风险的策略:首先,应在政府监管主体之外,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保险公司等在药品安全治理中的社会监督和参与作用;其次,在治理手段上,转变以行政立法、行政命令、行政审批为主的传统药品监管手段,适时运用行政合作、行政指导、行政委托、行政奖励、行政补贴等手段,突出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能,更有利于推动形成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最后,在治理方式上通过药品风险管理与风险信息交流,建立药品风险提示的发布与收集渠道,搭建起消费者与政府、制药企业、媒体之间的沟通路径。